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口腔鳞癌占口腔恶性肿瘤的90%,每年全世界约有50万新发病例,而其中只有50%的患者达到5年生存率。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是多步骤、多基因参与的结果,虽已有大量的研究从基因水平和转录水平对鳞癌进行研究,但其癌变的分子机制仍不十分明确,临床也缺乏有效的用于鳞癌早期诊断和预后监测的特异分子标志物及靶向治疗药物。因此高效率、高通量地筛查与口腔鳞癌发生、发展相关蛋白,并对其在肿瘤发生与防治中的作用进行深入研究,这必将有助于全面揭示口腔鳞癌的癌变机制,并最终应用于临床诊断、筛检、预后与治疗。研究目的:通过口腔鳞癌与癌旁正常组织的差异蛋白组学研究,高通量筛选与口腔鳞癌相关的候选分子标记物并对其进行表达验证和功能分析,以寻求有效的诊断预后标记和药物靶标。研究方法:①运用双向电泳-质谱-生物信息学为核心的蛋白组学技术,分析20例手术切除的新鲜口腔鳞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的蛋白表达谱,鉴定表达差异蛋白。②选取其中的RACKl(receptor for activated C-kinase 1)蛋白进行免疫组化表达验证,评估其在口腔正常组织,不同异常增生程度的口腔白斑组织及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③运用RNA干扰技术抑制口腔鳞癌细胞RACK1基因表达,观察其对口腔鳞癌细胞凋亡的影响。研究结果:①双向电泳得到20对口腔鳞癌及配对癌旁正常组织的蛋白图谱。经PDQuest分析软件选取差异点并定量分析,得到134个重复表达,差异量大于1.5倍的差异点。ESI-Q-TOF质谱成功鉴定120个蛋白点,合并相同蛋白共得到77个蛋白,57个蛋白在肿瘤中表达量上调,20个下调。其中,有多个蛋白在肿瘤组织或口腔鳞癌中第一次检出。②免疫组化显示:RACK1蛋白在口腔正常组织、口腔白斑组织、口腔鳞癌中的染色值分别为1.30±1.26,2.24±2.12,5.78±2.56。随着异常增生程度增加,RACK1表达量递增,具统计学差异(P=0.00)。OSCC转移组较未转移组RACK1表达量增加,具统计学差异(P=0.003)。③RNA干扰沉默RACK1基因可显著上调口腔鳞癌细胞的凋亡。研究结论:①蛋白组学技术可高通量筛选口腔鳞癌发生中的差异表达蛋白,这些蛋白均可作为潜在的分子标记物进行深入研究;②RACK1蛋白随着异常增生程度增加而表达量递增,可作为临床诊断分子标记物;③RACK1蛋白表达量OSCC转移组显著高于未转移组,可作为临床预后指标;④RACK1基因表达量下降可致口腔鳞癌细胞凋亡增加,RACK1可调节口腔鳞癌凋亡途径,可作为候选药物靶标;⑤差异蛋白组学与基因组学相结合的功能蛋白质组学有助于全面解析口腔鳞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并最终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