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岸带自然灾害社会脆弱性评估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j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自然灾害对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社会脆弱性反映了区域社会系统在面对自然灾害时可能遭受的损害程度。中国国土面积广阔,地理气候条件复杂,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繁。海岸带地区作为海洋与陆地系统发生交互作用的地带,对气候变化的反应更为敏感,加之具有人口密度高、资源相对集中的特点,在面对自然灾害时可能遭受的损失要远大于其他地区。因此,迫切需要一种科学的方法评估中国海岸带地区的社会脆弱性,为沿海城市制定防灾减灾战略决策提供技术支持和数据参考。  目前,社会脆弱性的研究多集中于行政单元尺度,能够表现出行政单元间的社会脆弱性差异,但存在统计单元内的数据均一化、空间分辨率低等问题,无法反映行政单元内部的空间分异情况。本文以中国海岸带地区的292个区县级行政单元为研究区域,利用高分辨率的夜间灯光数据与植被指数融合得到2000年和2010年栅格尺度的中国海岸带潜在暴露度空间分布。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将2000年和2010年的人口、社会经济指标进行降维处理,计算得到2000年和2010年区县尺度的中国海岸带社会恢复力空间分布。最后,基于潜在暴露度和社会恢复力对社会脆弱性的增加和减弱作用,融合得到了2000年和2010年中国海岸带地区250m分辨率的社会脆弱性空间分布。  本文研究了社会脆弱性评价的理论基础,建立了中国海岸带社会脆弱性评估体系,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  (1)本文在国内外社会脆弱性研究的基础上,以Cutter的思想为指导,认为社会脆弱性是潜在暴露度和社会恢复力共同作用的结果,结合社会脆弱性的理论模型,建立了一个综合的社会脆弱性评估体系,评估结果可以为海岸带地区的灾害风险评估、政府经济发展决策提供更加精确、直观的基础数据和方法支持。  (2)本研究通过分析中国海岸带社会脆弱性的空间分布规律,发现天津市辖区、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等沿海区域人类活动频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社会系统虽然拥有充足的资源应对灾后的恢复工作,但由于人口密度大,潜在暴露度过高,导致该区域的社会脆弱性水平明显高于海岸带其他区域。  (3)本研究利用面积转移矩阵探究了潜在暴露度、社会恢复力和社会脆弱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2000-2010年中国海岸带地区整体社会脆弱性水平和潜在暴露度水平均有所提高。潜在暴露度和社会恢复力对社会脆弱性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空间差异性。
其他文献
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广泛存在于众多细菌中,很多动植物病原菌的致病能力受群体感应系统调节,给农业生产造成较大损失。而以细菌群体感应系统为靶标的群体感应淬灭(quor
The Sebastes schlegelii is distributed along the coast of Japan, Korea and China. It is well established that rock fish Sebastes schegelii is dominant for coast
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的多胺转运系统PotABCD运载体由四个功能蛋白组成:PotA是三磷酸腺苷酶,为转运系统提供能量;PotB和PotC可在双层膜上形成转运通道;PotD是一种胞质结合蛋白,有一个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