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区化背景下外围城市的规划整合研究——以蚌埠市怀远县为例

来源 :苏州科技大学 苏州科技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5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90年代以来,伴随区域城市化和城市区域化的发展,都市区化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化发展的主导趋势。作为都市区的有机组成部分,外围城市在都市区的培育、成长的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在都市区多元多维的整合过程中,外围城市如何满足自身区域内部“自下而上”的区、镇、村多级的发展诉求和中心城市“自上而下”的功能重组和空间重构的要求,积极融入到都市区的建构之中,是区域协调发展和都市区竞争力提升不可或缺的部分。本文立足于都市区化背景,剖析了当前我国都市区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中心城市和外围城市的非整合现象及其原因,构建了外围城市的规划整合思路,从都市区、城乡空间、中心城区三个层面,提出了外围城市的规划整合路径。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基础研究  从都市区化的背景入手,提出研究问题,对研究区域和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述评,为后续的研究奠定基础。  第二部分:问题探究  从中心城市和外围城市的关系解读入手,详细分析了我国都市区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非整合现象及原因。认为区域竞争多于联合、重复建设与环境恶化、破碎化空间与边缘化等非整合现象,影响着都市区整体功能的发挥;而行政区经济盛行、市场机制的缺陷、区域协调机制的缺失和相关政策导向的欠缺,是导致都市区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非整合现象的主要原因。  第三部分:解决路径  在都市区的培育及建构过程中,为避免出现非整合现象,提出都市区化背景下外围城市的规划整合思路应实现四个转变:从传统城镇体系到都市区空间组织模式的转变,从“传统单一度”到“协调多维度”区域空间管治模式的转变,从“城乡二元型”到“城乡统筹型”城乡空间关系的转变,从“外延扩张型”到“内涵提升型”城市空间增长方式的转变。在整合思路架构的基础上,提出了外围城市规划整合的原则,从都市区、城乡空间、中心城区三个层面提出了外围城市规划整合路径:都市区层面,加强与中心城市的协调;城乡空间层面,优化外围城市内部城乡空间;中心城区层面,整合外围城市中心城区空间资源。  第四部分:案例研究  以怀远为例,从蚌埠都市区建构的背景入手,详细解读蚌埠中心城市(蚌埠市)与外围城市(怀远县)之间的关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都市区化背景下怀远的规划应对——共谋怀蚌一体的发展空间、整合县域城乡空间、优化中心城区内部空间。
其他文献
随着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使女性的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不断提升,女性的独立意识逐渐加强,使她们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都饰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女性逐渐成
本文基于“河北省小城镇生态环境保护保障体系研究”课题,对上青山口村的八个村庄进行数次实地调研。调研对象在村庄规划布局、农宅设计、道路交通、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等方面
伴随着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日益严峻的城市交通问题,公共交通成为了各大城市不约而同的选择,公共交通与城市和谐发展已经成为了一个共识。但是,城市与公共交通的和谐发展却一
为了引导城乡建设模式转型,增强重点镇节能减排能力,2011年财政部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于“十二五”期间重点开展绿色重点镇试点示范工程。绿色重点镇规划是本着集约节
本文是基于整合的视角来展开对集群式博物馆外部空间的设计研究,并特别以建川博物馆聚落为例,结合理论与前期实地调研的资料以及大量案例之上形成的。   论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学位
人是城市的主体,正是人的丰富多样化的生活使城市的实体建设和空间变得有意义,所有的建造都应该是为了使人们更好的生活,更好的服务于人们。但如今在“大跃进”式的城市化推动下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发展进程中出现了“空心村”这种比较特殊的现象。国外并没有专门针对“空心村”现象的研究课题,也没有出现与此相关的概念和理
传统农村聚落是在不同的山水、气候自然环境和社会关系中缓慢发展而来。我国改革发展大潮中,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变化影响了农村。在这股力量推动下启动的一些新村设计项目,却
古村镇是人类活动和特定地理环境结合的产物,是人文现象的一个要素,村镇空间的演变实际上是历史文化的演变,因此,传统村镇并不是以个体形式存在,通常会以某种关联形式在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