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震相的哲学思想研究

来源 :延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zd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朝鲜朝是儒学昌盛之时代,主要承袭朱子学的性理学在朝鲜朝意识形态中占据了绝对统治地位。由于社会政治需要和学术需要,朝鲜朝儒者非常热衷于性理学理论之研究,对于其中诸多理论的探索,较中国的朱子学更为详细和深入,表现出了朱子学的地域及历史特色。  经历了一段传播和初步研究历程以后,朝鲜朝的学者开始对性理学进行深入的研究。性理学在朝鲜朝有过几次重大的论争,颇能代表朝鲜朝儒者的性理学研究水平及其特色。其中,最为主要的一个论辩就是李滉和奇大升的“四端七情之辩”。“四七之辩”表明朝鲜朝性理学已具有了自己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为朱子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这一论辩持续了二百多年,极大地推动了朝鲜性理学的发展。此后,朝鲜朝儒者集中进行论辩的还有“人物性同异论辩”、“主理主气论辩”等。  到了19世纪,性理学在朝鲜总体上是趋于衰落,但仍有一些性理学者执着于性理学,使得性理学在朝鲜有了更为进一步的探索。李震相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代表人物。李震相一生著作颇丰,构筑的理论体系也既庞大又细密。李震相承袭的大部分是朱熹和李滉的思想。不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他对朱子和退溪的思想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李震相在诠释和建构哲学思想体系方面,非常重视方法论的作用和反思。他提出“三看法”和“二推法”,认为要理清理气关系必须注重于方法的反思。在理气论上,李震相特别注重“理一分殊论”,在批判李珥的“理通气局”思想的基础上主张“理气通局论”。在情论方面,李震相在先儒提出的“四端七情”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四端十情”思想。  本文共分为五个章节。  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述选题的目的、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二部分阐述李震相的生平入手,通过对李震相本身独特的人生经历的描绘,指出李震相思想产生的时代历史背景。  第三部分着重分析李震相构筑其哲学体系的方法论思想。李震相以为,先儒之所以在理气、性情等诸多理论问题上争论不休,乃是由于缺乏对方法的反思。所以,李震相特别注重构筑性理学体系的方法问题。为此,他提出“离看”、“合看”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又提出《竖看》、《横看》、《倒看》的认识方法论和《顺推》、《逆推》的类推法。  第四部分,阐述了李震相的理气论思想。在理气论中有诸多难点。诸如:“不相离”与“不相杂”;“先”与“后”;“动”与“静”;“体”与“用”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李震相都做了深入细致的探讨,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第五部分,阐述了李震相的心、性、情及其关系的思想。心、性、情及其关系是朝鲜朝性理学的核心部分。对于此问题,李震相提出了“心即理”、“四端十情”等极富特色的主张,进一步深化了性理学的人性论思想。
其他文献
本文细致地描述了一种高精度粘度计的一般硬件结构各部分的功能和作用,以及软件的结构和设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