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廊道作为景观生态研究的一个重要的课题,目前已渗透到城市生态、城市景观规划与研究之中。绿色廊道是廊道系统中的关键类型。本文阐述了绿色廊道的概念涵义及分类方法;分析了城市绿色廊道的结构与功能;并将景观生态规划的方法应用于城市绿色廊道的规划上,提出了绿色廊道景观生态规划的5个步骤:基础资料调查——确定规划目标及功能——生态规划——规划与设计的实施——规划项目管理;对前三步进行了详细说明。阐述了绿色廊道分析尺度的4个等级,基础资料的分析方法,功能及规划目标的确定方法和城市各类型绿色廊道布局及宽度的确定方法。
在对城市绿色廊道规划方法进行研究时,提出了依据汽车尾气扩散模型和噪声扩散模型确定绿色道路廊道基本宽度的方法。结果表明:当下风向距离为α2√H-γ2m时,地面污染物浓度取最大值,可以认为,在此距离之前安排绿色道路廊道,可以有效的减小污染物浓度的最大值,也可减少以后各距离污染物浓度。当道路无分车带或者布置分车带的空间不足时,假定线源在道路中线处,当道路中线距路边的距离小于α2√H-γ2m时,绿色道路廊道的宽度应该满足与道路半宽之和大于等于α2√H-γ2m,并且在此基础上越宽越好;当道路中线距路边的距离大于等于α2√H-γ2m时,绿色道路廊道越宽越好。当道路有分车带,且布置分车带的空间充足时,依据以上原理将每一板块视为单独道路进行绿色道路廊道的布置。在考虑到最大限度减少交通噪音的功能时,绿色道路廊道距离道路越近越好,且越宽越好。
将道路背景环境分为了商业区、文教区和居住区、重工业区、水域、农田和自然植被、山体及公园6大类,分别对其绿色道路廊道绿化带的布置方法进行了详细研究。
将这些理论及方法应用到武汉市绿色廊道的规划中,通过对武汉市廊道景观构成分析、绿色廊道网络结构分析、绿心与绿色廊道的关系分析及热岛效应与绿色廊道的关系分析提出了武汉市绿色廊道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各行政区各类型绿色廊道缺乏,特别是绿带;绿色廊道网络连通性较低,间断点太多,绿色廊道不连续;绿1色廊道宽度太窄,不足以形成内部环境;部分城市绿心没有通过绿色廊道连接。
依据武汉市的自然资源特点和区位特征,结合考虑现有绿色廊道的不足,提出了武汉市绿色廊道景观生态规划的目标与功能:构成生态网络,连接城市各个绿心,城市与郊区的绿心,保存、保护并提高动植物及其栖息环境的多样性;保存、保护并提高现有的空气质量;保护与绿色廊道毗邻的农业和园艺活动的长期经济活力;控制城市形态,防止城市无节制的扩张;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保证城乡合理过渡;改善城市小气候,降低热岛效应。
最后,对武汉市绿色廊道的宽度、走向及布局进行了确定与规划。认为绿色网络在区域尺度上、城市尺度上和行政区等各级尺度上都应保持完整的连续性。穿过城市高热地区,且走向与城市主导风向平行的绿色廊道布局最有益于热岛效应的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