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行政学产生以来,行政效率一直是其研究的重点和核心,是政府管理中的重要问题,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普遍关注。我国从开始引进效率的概念并进行初步研究到现在,对行政效率的研究已有八十多年的历史,学者们在研究效率的概念、特征、分类、测量方法、提高途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理论成果,并有效地运用在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中。本文通过对国内外行政效率理论研究现状的归纳,由目前普遍认同的机械效率、功能效率、系统效率这三种观点出发,得出行政效率的涵义、特点、分类、衡量指标。笔者认为行政效率,即国家行政机关及其行政人员从事行政管理活动所取得的行政效果与所耗费的人、财、物等行政成本之间的比率,简言之就是产出与投入之比。行政效率在内容方面具有层次性,测评方面具有数量与质量的统一性,作用结果方面具有效率与效益的一致性这三个特点。行政效率具体划分为组织效率与个人效率、经济效率与社会效率、静态效率与动态效率三大类。在行政效率的衡量指标方面,主要是从行政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的合理程度、行政组织运行协调通畅的程度、行政结果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大小这三方面考虑,具体衡量指标包括:组织结构、管理幅度、管理层次、行政领导的才能、领导方式、权责划分、集体观念、行政制度和方法、行政人员的文化程度、协调和沟通能力、群众心理、政治、法律等等。笔者从当前学术界研究相对较少的乡镇政府这一行政主体出发,通过实际调研,选取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下水头乡和陶村乡两个乡政府为个案,分析对比两乡在完成“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这一行政任务过程中行政效率的高低,归纳出我国乡镇政府行政效率低下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体制机构、法制观念、人员管理、技术手段这四个方面,并由此出发,找出与之相对应的提高行政效率的有效措施。在体制机构方面,由于我国现行的乡镇政府体制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其在职能定位仍然是“全能型”政府,在机构设置上强调“上下对口”,党政不分的问题严重,人大权力虚置,政府决策缺乏民主性和科学性,这些问题都极大的影响乡镇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因此,要提高乡镇政府行政效率就必须深化我国乡镇政府机构改革,转变乡镇政府职能,使其由传统的“命令”和“管制”转向“指导”和“服务”;创新决策体制,加强人大的地位,乡党委、乡政府、乡人大要有明确的分工;在机构设置上严格按照定编、定员、定岗的原则,依据合理的比例和正确的目标设立。在制度安排方面,目前我国的行政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尤其在行政监督、绩效考核、行政问责、行政审批等方面有待建立健全。我国乡镇政府在转变落后行政观念的同时,应该加强内部行政规章制度的构建,实行严格的责任制度,监督激励制度、时效制度、绩效考核制度、行政审批制度,为提高行政效率提供制度上的有力保障。在人员管理方面,我国乡镇政府在公务员的招录、晋升、考核、奖惩等方面都没有严格依据公务员制度的规定实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很大的自主性和随意性,加上乡镇行政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人才结构不合理,导致行政效率低下。这就要求乡镇政府在实际行政过程中严格推行公务员制度,优化行政人员结构、提高人员素质,加强人员培训,为提高行政效率提供可靠的人力资源。在技术手段方面,乡镇政府的行政技术和手段还局限于传统的文件传送、会议研究阶段,由于缺乏财力和人力,其行政的信息化程度低,这就要求上级政府加大对乡镇政府的财政支持力度,提供先进的办公设备,引进专业人才,实现乡镇政府行政手段的信息化、现代化和网络化,提高乡镇政府的行政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