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药红花干预大鼠肝癌AFP和P53、HGF基因表达的实验研究

来源 :内蒙古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xinquan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建立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trosamine,DEN)诱发大鼠肝癌模型,检测血清AFP及癌组织内P53、HGF基因表达,研究蒙药红花对大鼠肝癌的抑制作用的可能机制。  方法:  1、将100只大鼠随机均分为模型组、对照组、蒙药红花组3组。利用DEN建立大鼠肝癌模型。分别连续给药,蒙药红花组每日给予蒙药汤剂灌胃10ml/kg,其中含生药1.5g/mL,每日一次;每组随机在22、24、26、28周取样处死,检测各项指标。  2、利用AFP检测试剂盒对第22、24、26、28周不同时间点血清进行AFP指标检测,观察其在实验过程中的变化。  3、采用光学显微镜对第22、24、26、28周不同时间点大鼠肝脏组织进行观察。  4、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实验过程中p53及HGF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  5、用于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实验所得的数据结果进行分析,组间样品进行t检验,p<0.01时说明有极显著性差异,p<0.05时说明有显著性差异,两者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肝脏组织形态学观察:空白组大鼠肝脏光滑,质地十分柔软,颜色为鲜红色。模型组肝脏为紫红色或棕黄色,质地硬,肝包膜破坏,形成的结节互相融合在一起,突出到肝脏表面,形成了肝癌的包块,同时与肝脏周围器官粘连在一起。蒙药红花组大鼠肝脏形态介于两者之间。  2、模型组在整个实验过程中AFP水平变化不大,基本维持在高水平;而红花组存整个给药过程中AFP水平明显降低,但均高于空白组。  3、RT-PCR数据以各组琼脂糖凝胶电泳条带灰度值来表示,模型组P53基因转录水平明显高于空白组P53基因转录水平,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同一时刻点,蒙药红花组P53基因转录水平明显高于空白组,低于模型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整个给药过程中,蒙药红花组P53基因转录水平呈现下降趋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模型组HGF基因转录水平略高于空白组HGF基因转录水平,且两者均基本稳定,变化不大;在整个给药过程中,蒙药红花组HGF基因转录水平呈现上升趋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蒙药红花对大鼠肝癌具有一定程度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推测蒙药红花可能是通过下调P53及上调HGF基因表达水平从而发挥其抗肿瘤作用。
其他文献
NADH-细胞色素b5还原酶(简称b5R)是一种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氧化还原酶类,以胞浆可溶型和膜结合型两种形式存在于体内。b5R基因突变将导致隐性先天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RCM)。
杰士邦会更多使用网络媒体,并增加对新媒体的尝试,还会深入涉足B2C领域,开创中国首个安全套品牌网上商城。 Jissbon will use more online media, and increase the attem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