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负性协同刺激分子PD-1及其配体PD-L1在MG患者外周血的表达情况及在MG发病中的作用,分析它们与MG患者病情严重程度、MG各亚型的相关性,及免疫干预治疗对PD-1及PD-L1表达水平的影响,进一步探究PD-1/PD-L1分子信号途径在MG中相关免疫学意义。方法:1.收集2017.1~2017.12间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或门诊确诊为MG的患者30例。入组前所有MG患者未接受任何免疫调节剂(包括糖皮质激素)治疗,且无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选取与MG患者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健康体检中心人员30名。纳入对象均无近期感染及自身免疫病史。采用美国重症肌无力协会(MGFA)MG定量评分(the quantitative myasthenia gravis score,QMGs)评估MG患者的病情。应用Osserman分型对MG患者进行临床分型。根据MG患者胸腺病理或胸腺CT扫描结果,将患者分为胸腺瘤组和非胸腺瘤组。2.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MG组及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PD-1在CD4+T细胞表面的表达及PD-L1在CD14+单核细胞表面的表达,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共纳入MG患者30例,年龄范围22~83岁,平均年龄56.9岁,男性11例,女性19例,男女比例1:1.72。MG组患者根据不同分组方法,分组如下:根据年龄早发型(年龄<50岁)、晚发型(年龄>50岁),分为早发型9例、晚发型21例;根据Osserman分型,分为I型3例、IIa型7例、IIb型13例、III型7例;根据胸腺病理或胸腺CT结果,分为胸腺瘤组10例、非胸腺瘤组20例;根据MG患者危象与否,分为危象组7例、非危象组23例。共15例MG患者经1mg/kg.d强的松干预治疗3个月后进行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的比较。2.治疗前MG患者外周血中CD4+T淋巴细胞上PD-1的阳性表达百分率较对照组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48,p<0.05);MG患者外周血中CD14+单核细胞上PD-L1的阳性表达百分率较对照组高,有统计学意义(p=0.038,p<0.05)。3.激素治疗前后相比较,MG患者外周血中,PD-1在CD4+T淋巴细胞上的阳性表达百分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激素治疗后MG患者外周血中PD-L1在CD14+单核细胞上的阳性表达百分比较治疗前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4.PD-l、PD-Ll的表达与年龄、性别、MG不同分型、肌无力危象、合并胸腺瘤及QMGs无关。结论:MG患者外周血中CD4+T细胞上PD-1的表达及CD14+单核细胞上PD-L1的表达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提示在MG的发病过程中PD-1/PD-L1信号通路发挥着一定的调节作用;短期激素治疗对PD-1/PD-L1信号通路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