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双轭的行走者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iqq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蒙是新中国最具代表性的革命知识分子之一,也是对革命知识分子形象塑造最具代表性的作家。在他的小说中,革命知识分子本身所具有的双重身份造成了他们角色、性格的双重性。与共和国历史太过紧密的联系,以及两种身份所代表的不无对立的精神使命和思考方式,造成了他们复杂矛盾的思想状态。革命知识分子的行走历程显得异常沉重,因而也不断引发着他们对政治与日常、人性,历史和个人之间关系的思索。全文共分引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引言部分:概述革命知识分子这一特殊群体的形成,并加以界定。其次说明论文的主要阐释对象。正文部分:论述分为三章第一章:梳理革命知识分子形象在小说文本中的渊源。20年代末30年代初,“太阳社”和后期“创造社”成员以及丁玲小说中的“知识新人”形象是革命知识分子形象的雏形。此后,这一形象在规范制约下的解放区小说和十七年小说中变得屈指可数;新时期,革命知识分子形象在王蒙的小说中得以充分表现。第二章:王蒙小说中的革命知识分子形象。按人的成长逻辑把王蒙小说中的革命知识分子形象分为三个时期,分析双重身份制约下各个时期特点。两种身份代表的角色精神在他们的青春期出现了暂时的合谋,但集体主义的崇高理想和个体成长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却成为他们成长中必须面对的尴尬。完成成年礼后一系列的政治运动把他们抛出漩涡的中心,这一过程中革命者和知识分子双重身份之间的张力凸现,他们在坚守与惶惑的复杂状态中对体制、人性和人的生存状态进行着思考。再次回到体制时,怀恋过去、思考人与历史关系的同时,更多的是边缘化的寂寞。同时在这一部分探析这一形象在王蒙5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后小说中的异同。第三章:时代影响下的王蒙与革命知识分子形象的关系。王蒙本就是革命知识分子中的一员,特殊的人生经历和经验形成了其独特的文化性格。这是他在小说中能够全面展示一代革命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展现民族和社会的历史变迁的重要原因。社会、时代的变迁和作者思考认知的变化造成了其小说中革命知识分子形象塑造明显的阶段性和差异性。结语:王蒙小说中革命知识分子形象书写的“寓言”性质,及其历史价值和当下意义。
其他文献
本文在文本解读的基础上,结合清代前期的时代学术背景、蒋骥生平遭际以及楚辞学史的发展,运用历史比较、知人论世、参照体悟的方法,对蒋骥《山带阁注楚辞》的注书特色和学术贡献
本文试从文化人格、身份认同、文坛沉浮三个方面,对赵树理展开综合研究。文化人格研究从地域文化的角度探讨赵树理的文化人格的特质与构成,考察其晋地文化与晋人心态、作为“
民间文学,作为一种以口头传播为主的文学样式,它是历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我国有着丰富的民间文学资源。但是在现代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文化一体化倾向的
随着中国经济融入全球一体化速度的加快,企业之间竞争日益激烈,人力资源则逐渐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要保证企业的长期、稳定及快速的发展,就必须不断提高人力资源开发
陈季同(Tcheng-Ki-Tong)是晚清著名的外交官和文化人,他创作的法文作品以介绍中国文化、消解西方人对中国的偏见为目的,在欧洲引起很大反响。同时,陈季同的著作与言行之间又表现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多西他赛方案治疗软组织肉瘤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估该方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同时分析影响患者总生存时间的可能相关因素,以期寻找对临床治疗实践有指
《吴越春秋》是一部反映春秋末期吴越两国争霸斗争的著作,在文学史上具有比较独特的地位和价值。其内容中既蕴涵着较为丰富深刻的历史意识,艺术上又表现出与史传迥乎不同的特征
疯狂,是西方现代学术关注的重要课题。中国文化中,疯狂是审美领域中的特别境界,它渗透到人们的意识世界之中,成为中国精神的一部分,或隐或显地发挥着作用。论文提出“疯狂意识”这
本文首先对新技术在建筑电气工程应用中的重要性进行了简要的介绍,然后分析了建筑电气新技术的具体应用情况,最后探讨了应用建筑电气新技术时应遵循的原则以及注意事项,希望
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主要发达国家兴起金融自由化改革浪潮,先后取消多项资本管制措施,并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基本实现资本账户开放的目标。本文论述了资本账户开放的内涵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