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利用常规MR结合扩散加权成像(DWI)对阿霉素脂质体治疗大鼠C6胶质瘤的早期疗效进行评价。 方法: 24只雄性SD大鼠通过脑立体定向仪于右侧尾状核接种10μl(细胞数为1×106个)C6胶质瘤细胞。在第1周检查均确认有肿瘤生长后分为治疗组(15只)和对照组(9只)。治疗组尾静脉隔天注射10ul/g阿霉素脂质体,对照组尾静脉隔天注射10ul/g生理盐水。分别于接种后第1、2、3周行MR常规及DWI检查,第3周检查后行安乐死进行病理学检查。对照组与治疗组间不同时间肿瘤体积差异的两两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秩和检验,对照组与治疗组间的ADC值及相同时间不同区域间的ADC值差异的两两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前后组内不同区域ADC值差异的两两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结果: 24只大鼠均见肿瘤生长,成瘤率为100%。对照组与治疗组大鼠C6胶质瘤的体积第2周时分别为87.92 mm3及109.90 mm3,2组间肿瘤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1,P>0.05);第3周时分别为164.85及33.49 mm3,2组间肿瘤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46,P<0.01)。第2周时对照组与治疗组肿瘤中心的ADC值分别为(0.74±0.08)×10-3 mm2/s,(1.08±0.07)×103 mm2/s,肿瘤边缘的ADC值分别为(0.60±0.05)×10-3 mm2/s,(0.83±0.07)×10-3 mm2/s,治疗组不同区域的ADC值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0.42,8.61,P<0.01)。第3周时对照组与治疗组肿瘤中心的ADC值分别为(1.14±0.26)×10-3 mm2/s,(1.48±0.05)×10-3 mm2/s,肿瘤边缘的ADC值分别为(0.82±0.17)×10-3 mm2/s,(1.11±0.06)×10-3 mm2/s,治疗组不同区域的ADC值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86,4.89,P<0.01)。对照组第2周及第3周肿瘤中心的ADC值为(0.74±0.08)×10-3 mm2/s,(1.14±0.26)×10-3 mm2/s,肿瘤边缘的ADC值为(0.60±0.05)×10-3 mm2/s,(0.82±0.17)×10-3 mm2/s,第3周不同区域ADC值均高于第2周(t值分别为-6.26,-5.17,P<0.01)。治疗组第2周及第3周肿瘤中心的ADC值为(1.08±0.07)×10-3mm2/s,(1.48±0.05)×10-3 mm2/s,肿瘤边缘的ADC值为(0.83±0.07)×10-3 mm2/s,(1.11±0.06)×10-3 mm2/s,第3周不同区域ADC值均高于第2周(t值分别为-15.93,-18.85,P<0.01)。 结论: (1) ADC图的信号差异可以从微观角度间接反映胶质瘤内部细胞密度的差异。 (2)在预测疗效方面,治疗后ADC值的改变早于体积变化。 (3)阿霉素脂质体治疗大鼠C6胶质瘤是有效的;治疗组较对照组肿瘤内部坏死更加明显,细胞数量明显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