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含醛基多功能团单体的“活性”/可控RAFT自由基聚合及共聚合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halista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主要分为三部分,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首次设计并合成了含醛基糖单体1,2:3,4-di-O-异亚丙基-6-O-(2-甲醛-4-苯乙烯基)-D-半乳糖(IVDG),并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双硫代苯甲酸-1-苯基乙酯(PEDB)为RAFT试剂、在60 ℃下四氢呋喃(THF)中成功实现了IVDG的“活性”/可控RAFT自由基聚合。经甲酸水解后所得的聚合物具有两亲性,该聚合物不需要外加乳化剂,在水中能够自组装形成组成和结构明确、大小均一、具有可控尺寸、含有大量醛基的纳米胶束。该纳米胶束的粒径随聚合物分子量增大而增大,即胶束的粒径可以通过活性可控RAFT自由基聚合技术来进行调控。所得胶束对牛血清白蛋白BSA进行共价固定,负载量高达201 mg牛血清蛋白/g胶束,成功制得蛋白质—聚合物缀合物纳米微球。   第二部分以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引发剂、双硫代苯乙酸-1-苯基乙酯(PEPD)为RAFT试剂、在130℃茴香醚中,进行IVDG与5,6-苯基-2-亚甲基-1,3-二氧七环(BMDO)的RAFT自由基共聚合,获得分子量大小可控、分子量分布窄的IVDG-BMDO共聚物。共聚物经KOH处理后分子量显著下降,表明所合成的共聚物具有可降解性。IVDG-BMDO共聚物经甲酸脱保护,得到既含半乳糖又含醛基的共聚物,它作为药物控制释放载体材料能高效地化学键接抗癌药物阿霉素,负载率可达~14%。负载药物后的聚合物,由于具有两亲性,在水中能够自组装形成大小均一的阿霉素-聚合物纳米微球。该载药纳米微球的尺寸随共聚物分子量增大而增大即载药微球的粒径可以通过活性可控RAFT自由基聚合技术来进行调控。体外释放实验表明,载药纳米微球在pH=5.0时能较快的释放阿霉素,而在pH=7.4时,释放速度缓慢,即释放具有pH响应性。同时纳米药物所用载体材料的分子量与药物释放速度也存在一定的关系,分子量越小,粒径越小,释放速度就越快。 第三部分设计并合成了一种新型含醛基同时又含β-蒎烯单元的新单体2-β-蒎烯基-5-乙烯基-苯甲醛(PVB),选择PEPD为RAFT试剂、以AIBN为引发剂、在60℃下THF中成功实现了PVB的“活性”/可控RAFT自由基聚合。该聚合产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光学活性。
其他文献
当前可再生能源不断消耗,人类面临的能源压力持续加剧,研究发展太阳能电池具有显而易见、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染料敏化纳米晶TiO_2太阳能电池(Dye-sensitized Solar Cell,简写为DSC)依赖光敏剂染料捕获太阳光并注入电子到TiO_2导带而形成光电流:决定该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的主要因素是染料的光吸收性质和光生电子的注入反应速率。目前敏化效果最好的染料当属吡啶钌配合物,但由于原料稀缺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光化学生物传感器在食品安全、环境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等与人们的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有较大应用。本
学位
光激发纳米半导体生成电子-空穴对,在其表面发生催化氧化还原反应。光催化聚合扩展了纳米半导体的功能。表面上看,光催化反应是与人们所熟知的光催化降解相反的过程,这种表面
随着纳米技术的迅速发展,纳米材料逐渐被应用到生命科学领域,为其研究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和手段。磁性纳米粒子(Magnetic Nanoparticles,MNPs)作为纳米材料的一个重要组成
糖尿病、心血管病和癌症并称为全球三大危险疾病,他们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近几年里,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已成为热门的的研究课题,引起了相关人员的广泛关注。发光纳米粒子因其特殊的光学性质、优越的药代动力学等特性而成为一种理想的荧光探针,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表面与生物分子低亲和力导致金纳米粒子(AuNPs)的荧光光学性质无法发生改变,难以利用其发光强度响应来直接对生物分子进行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