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WeChat、微电影、微助教等新媒体走进大众的视野,使得大家的阅读、交流、工作、学习都走进了“微”的时代。与此同时伴随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与教育信息化的逐渐普及,能够满足学习者课堂与课外、线上与线下、班级与个人的“微课”也就应运而生了。微课通常是指通过各类教学软件制作而成,以动画或视频形式呈现,以学科教师为主要开发者的信息化课程。具有时间“微”、主题“微”、内容“微”、结构“微”、容量“微”5个突出特点。高中生物学微课的应用不仅能够简化、微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资源,帮助学习者形成一种自主学习模式,转变其学习方式,还能体现出教师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而设计的成效与好坏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网络时代中学生物学教师的职业水平。笔者面向高中生物学微课的设计与开发展开了相关研究。论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思路。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通过文献分析、数据分析等方法了解了高中生物学微课设计与开发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说明了微课的历史演变及概念界定,对比分析了混合式学习、翻转课堂及慕课与微课的关系。第三部分主是高中生物学微课的分类与制作,主要对基于实验示范性的“演示类微课”、基于核心概念讲解的“讲授类微课”、基于生命科学史学习的“拓展类”微课分别围绕摄像机拍摄法、电脑录屏法及软件输出法进行相关概念解读和制作步骤的设计。第四部分是依据上述制作步骤对三种类型的高中生物学微课进行相关的案例设计与开发。该部分通过分析不同类型微课的制作步骤及要素,依据其不同的设计模型,依托人教版普通高中实验教科书必修一《分子与细胞》模块、必修二《遗传与变异》模块、必修三《稳态与环境》模块,分别选取了“蛋白质的检测”、“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细胞的癌变”、“基因工程”、“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稳态概念的提出和发展”分别进行了相应的案例设计与总结反思。第五部分是对基于三种类型的微课设计与开发的总结与展望,总结了笔者在前期理论基础研究及后期案例设计与开发中的成果、反思、设计开发的积累的经验与不足之处,并对后续的完善、实践应用提出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