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标研究2008-2011年普陀区社区吸毒人员艾滋病流行因素及HIV、HCV、梅毒感染疫情。研究方法(一)、定量调查:采用连续横断面调查方法,收集2008年-2011年期间纳入调查的社区吸毒者社会人口学特征、艾滋病性病感染认知和态度、药物滥用、艾滋病性病感染危险行为、防治服务获得情况及HIV、HCV和梅毒感染情况等资料,利用Epidata软件进行数据输入、整理,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二)、定性调查:对社区吸毒者进行深入访谈,探寻社区吸毒人员戒毒、社会支持、高危行为、艾滋病性病感染的认知与态度方面信息,作为对定量调查的补充,采用内容分析法。研究结果(一)、定量调查:普陀区2008-2011年分别调查例316、413、473和473例社区吸毒人员,共1675人次。其中,男性1237人,女性438例,男女性别比为2.80:1;年龄分布在20-63岁,以31-50岁分布最为集中;未婚者和已婚有配偶者分别各占约三分之一;半数以上为初中文化程度。2008-2011年调查社区吸毒人员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分别为76.6%、84.0%、82.7%、87.3%;最近一年做过HIV检测者分别为16.1%、21.3%、9.1%、21.1%,知晓检测结果者为92.2%、86.4%、97.7%和89.0%,其中同居、知晓艾滋病知识、有注射吸毒行为史、服用美沙酮等因素促进社区吸毒人员进行HIV检测。社区吸毒人员中9种常见的毒品均有使用,使用最多的毒品种类为海洛因,2008-2011年度分别占94.9%、93.7%、95.1%和96.8%,社区吸毒人员存在合并使用毒品的情况,90%以上吸食一种毒品为主,吸食冰毒比例逐年增加,注射毒品比例在57.5%-68.1%,注射吸毒者共用针具比例在8.1%-12.9%;其中男性注射毒品比例较高,而20-29岁年龄段、未婚者相对于40-59岁年龄段、在婚者危险度较高。2008-2011年普陀区社区吸毒人员分别有47.2%、47.5%、80.9%和75.7%最近一年与配偶或固定性伴发生过性行为,发生性行为者中每次都用安全套的比例为9.8%、3.6%、6.7%和4.3%,最近一次性行为使用安全套者占21.3%、20.0%、24.2%和45.7%,分别有1.9%、4.6%、3.4%和3.0%最近一年发生过商业性行为,最近一年发生商业性行为者每次都用安全套的比例为6.7%、24.3%、18.8%和42.9%,最近一次商业性行为使用安全套者占6.7%、35.1%、43.8%和57.1%。2008-2011年接受美沙酮治疗服务的占28.8%、27.4%、16.3%和21.4%,男性、已婚有配偶、注射吸毒行为是促进美沙酮治疗的因素。2008-2011年HIV血清学检测阳性率为0%-0.6%,HCV为52.9%-60.3%,梅毒RPR为3.6%-8.0%;历年社区吸毒人员HCV感染与注射吸毒行为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1年HCV感染与共用针具行为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定性调查:通过社工招募7名美沙酮门诊就诊吸毒人员和6名社区吸毒人员进行个人深入访谈,其中男性10例、女性3例;年龄在26岁至53岁间,平均年龄40.4岁;7例未婚,4例在婚,2例离异;文化程度均为中学;3例就业,10例无业。所有对象均接受过艾滋病防治宣传;多数访谈对象对艾滋病患者持同情态度;绝大多数访谈对象认为吸毒人员感染艾滋病的风险较大,但均否认自己有感染艾滋病的风险,大部分访谈对象不愿意定期检测HIV抗体,原因是既往频繁检测、认为没有感染可能、血难抽。访谈对象均表示首次接触毒品时对毒品没有了解,多因好玩、有面子、毒友怂恿而吸毒,认为使用毒品种类以前主要是海洛因,现在冰毒等新型毒品使用增多;所有对象均有戒毒经历,7例服用过美沙酮,其中6例访谈时仍在组,1例已退组。访谈对象对社区吸毒人员共用针具率看法不一,多数认为在50%-90%,少数认为在2-30%。绝大多数访谈对象认为吸毒人员HCV感染率高主要是因为毒品不纯,其次是因为共用针具;访谈对象认为吸毒人员自我报告共用针具率低的原因是“要面子”、“怕与艾滋病联系”“不知情情况下用了不洁针具”。所有对象认为上海的社区吸毒人员发生非商业性行为时从未使用安全套或基本不使用安全套;绝大多数调查对象看过或听说过毒友发生商业性行为,且不主动使用安全套。服用美沙酮的访谈对象都认为美沙酮是最好的戒毒方式,但存在入组手续繁琐、限制自由、成瘾等缺点,希望可以延长门诊服务时间;绝大多数访谈对象最希望获得经济上的帮助,例如找到工作。讨论和建议(一)、定量调查:在强制戒毒所、社工、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等处针对社区吸毒人员已开展大量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和综合干预工作,但该人群进行HIV抗体检测比例仍相对较低;调查结果显示,同居、知晓艾滋病知识、有注射吸毒行为史、服用美沙酮等是促进社区吸毒人员进行HIV检测的因素,因此针对同居或有高危性行为史者、注射吸毒史者进行重点动员,有可能提高HIV检测率;在动员检测时,宣传和干预内容应更加具体和有针对性,将早检测、早治疗也是艾滋病防治重要手段、HIV病毒的传染力、直接和间接共用针具都可以传播艾滋病等知识进行全面宣传,加强社区吸毒人员对VCT的正确认识。调查结果显示低年龄组、未婚和男性是注射吸毒行为的危险因素,因此加强年轻吸毒者、男性吸毒者和未婚吸毒者的美沙酮动员检测以及其他综合干预措施将取得更好的效应。男性、已婚有配偶、有注射吸毒行为是美沙酮就诊的促进因素,针对性地加强男性、在婚和有注射吸毒史等特征的社区吸毒人员美沙酮宣传动员和转介工作,能做到有的放矢,提高转介成功率。注射吸毒行为是HCV感染的危险因素,注射社区吸毒者HCV感染率明显高于非注射社区吸毒者,加强社区注射吸毒人员的艾滋病综合干预是艾滋病防治的重中之重,防治措施的落实也会对HCV、HBV和梅毒等传染性疾病的防治起到效果。本次调查共用针具行为与HCV感染率之间无统计学关联,在今后的调查中建议通过增加共用针具的调查内容、改进调查方法,对HCV感染做进一步调查和分析。(二)、定性调查:普陀区社区吸毒人员艾滋病知晓水平较高,但艾滋病感染风险意识低。普陀区社区吸毒人员虽然对共用针具注射吸毒、发生不安全性行为可以感染艾滋病有明确的认知,但没有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有感染HIV等血源性和性传播性疾病的风险,HIV抗体检测意愿不强,尤其是有过但不经常共用针具注射吸毒者和新型毒品使用者。提示在今后的社区吸毒人员干预工作中,应重点加强HIV等疾病传染力和传染风险等细节知识培训,加强该人群防治意识。普陀区社区注射吸毒人员共用针具行为较普遍,但会因为“要面子”、“怕与艾滋病联系”等原因抵触和回避共用针具行为的调查,或刻意隐瞒或否认共用针具行为,使定量调查时共用针具行为发生率较实际发生率低,从而低估社区吸毒人群危险行为发生情况;大多数调查对象不知道间接共用针具(例如共用清洗针具的水)也是共用针具行为。普陀区社区吸毒人员性乱现象多且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低,与非商业性伴(包括配偶、女友、女性朋友)发生性行为时绝大多数都“从未使用安全套”,发生商业性行为时如果暗娼不要求就不使用安全套,建议在今后的艾滋病防治工作中,加强安全套推广,建立立体、全面的社区吸毒人员艾滋病防控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