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华南老红砂为研究对象,以石英颗粒为测年材料、以单片再生剂量法(SAR)为测年手段,选取热带海南岛东北海岸带铺前(PQR)、锦山(JSR)剖面,亚热带福建青峰(QFT)、颜厝(YCR)剖面的共计20个释光样品进行OSL测年实验,并结合前人已发表测年数据,综合分析其释光年代学意义。通过对代表性样品的实验可靠性研究,得到以下认识:福建老红砂的天然和再生剂量预热温度为260 ℃,实验剂量预热温度为220℃;海南老红砂的天然和再生剂量预热温度为220 ℃,实验剂量预热温度为180℃;两个区域样品的IRSL/OSL 比值表明,较老的福建样品的红外释光信号明显高于较年轻的海南样品,但两地的比率均<10%,符合石英OSL测年单片再生剂量法(SAR)及标准生长曲线法(SGC)的要求。福建和海南样品的释光信号均以快组分为主,在信号通道前0.64s快组分信号占据总体信号80%以上,在激发时间1s处衰退至本底值。计算表明,福建老红砂的快、中组分光电离截面为2.62×1017 cm2和3.24×10-18 cm2;海南老红砂的快、中组分光电离截面为2.66×10-17 cm2和3.51×10-18 cm2。通过计算不同积分信号通道的De值发现,华南海岸老红砂样品对积分信号通道的选择较为敏感。相较于传统后背景信号扣除法,采用前背景信号扣除法-方式1,即积分信号区间1-2(0-0.16s)作为快组分信号区间,与积分信号通道3-7(0.32-1.12s)作为背景信号区间所计算的De值最为接近。进一步分析表明,对于晒退一般以及晒退较差的释光样品,后背景信号扣除法计算的De值系统性偏小,采用前背景信号扣除法则可以取得与快组分法较为一致的结果;对于晒退较好的样品,不论是采用前背景信号扣除法还是后背景信号扣除法,所计算的De值均与快组分法计算的De值较为一致。但与后背景信号扣除法相比,前背景信号扣除法所计算的De值在拟合误差精度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对比同一样品不同样片、同一剖面不同样品以及不同剖面间的各个样品的生长曲线分析发现,华南沿海老红砂是可以通过建标准生长曲线(SGC)法定年的。通过SGC法与SAR法所测得De值相对比,两者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因此,SGC法可以有效的提高华南沿海老红砂样品光释光测年的效率,进而快速准确的获取大批量老红砂样品的OSL年代。但不同纬度老红砂样品的标准生长曲线存在一定差异,这可能是不同热量带环境剂量率、石英砂原生地质背景、母岩风化和搬运过程等因素的区域差异造成的。因此,各地SGC法的适用范围具有一定的空间尺度限制。基于本文采样和实验获得的光释光年代数据,结合前人已发表光释光年代数据,运用年代概率密度曲线进行综合分析发现,福建老红砂沉积序列大致可以划分为6个发育阶段,即128-117 ka,106-98 ka,88-76 ka,66-54 ka,38-28 ka以及15-9ka。福建沿海老红砂的绝对年代最早可推前至末次间冰期。通过与全球和区域海平面变化模式对比,福建沿海老红砂(原生海岸风沙)沉积过程与海平面升降变化有着密切联系,福建老红砂的发育主要集中在高海面或较高海面时期,而在末次冰盛期缺失老红砂沉积。通过与末次间冰期以来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变化、东亚季风变化序列对比发现,福建老红砂沉积与红化过程还受到东亚季风变化、太阳辐射变化等诸多全球变化因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