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英语是以规范英语为核心,表达中国社会文化诸领域特有事物,不受母语干扰和影响,通过音译、译借、词义再生等手段进入英语交际,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句式和语篇(李文中:1993)。它不仅在跨文化交际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并且有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和发扬。究其根源,中国英语是语言顺应性的必然产物。语言顺应论是维索尔伦Understanding Pragmatics中系统提出的语言学理论。他认为,使用语言的过程就是不断地进行语言选择的过程,这种选择不仅包括语言形式的选择,也包括语言策略的选择。同时他还指出,在语言使用过程中所做出的语言选择必须顺应交际的环境和交际的对象,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交际需要使交际顺利进行。哈金的小说《在池塘》中所用的中国英语正是他为了顺应交际需要而有意进行语言选择的结果。本文以顺应论为指导,以哈金的小说《在池塘》为文本,系统地从语言顺应论的研究角度之适应性的语境相关成分和适应性结构对像这两个方面分析了中国英语的必然存在性和可接受性。具体回答了以下三个问题:第一,中国英语在《在池塘》中通过哪些语言层面和语言策略得以呈现?即语言结构上的体现。第二,中国英语是如何顺应交际语境的,即心理语境、社会语境和物理语境。第三,中国英语在小说中的使用会实现什么样的语用功能?即交际效果。首先,从结构上来说,本文从词汇、句子、篇章这三个层次来分析小说中的中国英语现象。在词汇层面上,本文主要分析了哈金的音译、译借、词义再生和俗语的直译等呈现中国英语的手段。句子层面上,本文主要从意合、词序和语义重心三个方面分析哈金小说中的中国英语现象。在语篇上,本文研究了哈金的话语风格和螺旋式的语篇。其次,在语境上,本文从适应性的语境相关成分之心理世界、社会世界和物理世界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英语的适应性。在心理世界方面,哈金的中国英语适应了小说中人物的情绪。在社会世界方面,哈金的中国英语适应了中国的文化、公共制度、社会场景。在物理世界方面,时间和空间等因素也会影响语言的选择。最后,在分析中国英语在结构和语境上的适应性的同时,本文归纳了它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功能。本研究结果表明:(1)哈金在结构上通过词汇、句子、篇章这三个层面来形成他的中国英语写作风格。(2)哈金选择中国英语是为了与小说中人物的心理世界、社会世界、及物理世界的语境相关成分所适应。(3)在分析中国英语顺应性的同时,它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功能也得以归纳,即填补文化空缺,传播中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