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味平均组给出的R(D*)和R(D)的平均值分别超出了标准模型理论预言值3.4σ和2.3σ,这预示着可能有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的存在。在夸克层次上,半轻衰变(B)→D(*)(τ)-(vτ)与Λb→Λc(τ)-(vτ)都对应b→c(τ)(vτ)跃迁;虽然目前实验上还无Λb→Λc(τ)-(vτ)的测量数据,但是我们可以根据已有的R(D*)和R(D)实验数据对相关新物理参数的联合限制,讨论新物理对Λb→Λc(τ)-(vτ)衰变的影响。这正是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我们首先介绍了由QCD求和规则得到的形状因子和由格点QCD得到的形状因子之间的差别,然后在模型无关的新物理框架下分别运用这两种形状因子计算了Λb→Λc(τ)-(vτ)衰变的微分衰变宽度、分支比、前后不对称性等观测量。 之后,我们详细地研究了对齐双Higgs二重态模型对Λb→Λc(τ)-(vτ)过程的影响。利用B,D,Ds介子的纯轻衰变来限制对齐双Higgs二重态模型中耦合参数的范围,我们得到了四组耦合参数: ζ*lζd/M2H±∈[-0.036,0.008]GeV-2,ζ*lζu/M2H±∈[-0.006,0.037]GeV-2; ζ*lζd/M2H±∈[-0.036,0.008]GeV-2,ζ*lζu/M2H±∈[0.511,0.535]GeV-2; ζ*lζd/M2H±∈[0.064,0.108]GeV-2,ζ*lζu/M2H±∈[-0.006,0.037]GeV-2; ζ*lζd/M2H±∈[0.064,0.108]GeV-2,ζ*lζu/M2H±∈[0.511,0.537]GeV-2。我们分别在这四组参数空间下,讨论了新物理对Λb→Λc(τvτ)的影响。当取第三组耦合参数时,得到的各个观测量的结果远远大于标准模型下的预言值,而当取第四组耦合参数时,得到的结果则小于标准模型下的预言值。进一步考虑RRationD和RRationD*的限制,我们可以排除后三种情况;对于第一组解,ζ*lζd/M2H±∈[-0.036,0.008]GeV-2,ζ*lζu/M2H±∈[-0.006,0.037]GeV-2时,新物理对Λb→Λc(τ)-(v)(τ)的衰变宽度、分支比和前后不对称性的影响都很小。这些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b→ c(τvτ)中可能的新物理流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