狱内犯罪防控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liaoaia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监狱作为实施惩罚与改造的国家刑罚执行机关,在日常监管中需要处理很多方面的问题。狱内犯罪已经成为监狱建设和稳定的绊脚石,因此,十分有必要对当前狱内犯罪的防控体系进行探索研究,为预防犯罪活动提供相应的理论指导和方法依据。  本文分为四个章节。  论文第一章是狱内犯罪的一般理论。首先,文章从狱内犯罪的概念出发,介绍了狱内犯罪的特点。重点归纳为四个方面:狱内犯罪主体和对象的特殊性;狱内犯罪手段的隐蔽性;狱内犯罪的抗衡性;狱内犯罪成员的复杂性。其次,文章介绍狱内犯罪屡禁不止的原因,从刑事政策的调整对罪犯改造心态的影响,从监狱自身的管理水平和制度落实不力以及监狱民警的个体素质和执法水平寻找原因。  论文第二章为狱内犯罪防控的概述,重点就狱内犯罪防控分类和原则进行阐述。防控机制包括,一般预防和重点预防,对“物”的预防和对“人”的预防,战术性预防和战略性预防。文章还结合2012年和2013年司法部关于狱内犯罪的通报,从全员参与与分工负责相结合,从监管控制与教育改造相结合,直接管理与技术监控相结合,全面监控与重点防范相结合等方面对构建狱内犯罪防控体系进行了阐述。  论文第三章对监狱中狱内危险分子的排查及防控进行了重点说明,狱内危险分子作为监狱内部犯罪防控的重中之重。文章从狱内危险分子的特点,危险分子排查防控的要求、方法、程序、要求、控制及转化等做了阐述。在排查危险分子方法中,重点就其作案动机、作案能力及作案条件进行重点说明。对危险分子的控制,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手段予以实现:监狱警察直接控制与罪犯积极分子控制结合;隐蔽控制和公开控制结合;防御性控制和进攻性控制相结合;个体控制与群体控制相结合。另外,通过研究危险分子罪犯的需求结构、外部因素等方面,坚持强制与教育相结合等手段,进行危险分子的转化,达到防控的目的。  论文第四章就狱内预谋犯罪案件的侦查防控进行说明。首先就狱内预谋犯罪概念进行说明,结合当前监狱工作的实际状况,从加强狱内侦查部门的组织建设,狱内侦查的情报信息阵地建设等方面做好狱内预谋案件的侦查防控,全力提升监狱警察的效能和工作效率。
其他文献
为明晰扁蓿豆[Medicago ruthenica(Linn.)Trautv.]和苜蓿(Medicago varia Martin.)种子萌发期的抗旱性和耐盐性强弱,以不同浓度的聚乙二醇(PEG-6000)和Na Cl溶液模拟干旱和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