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量/目的: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常见的功能性肠病(functional bowel disease,FBD)。由于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清,临床上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手段,经验性药物治疗一般只能暂时缓解临床症状,并且,迄今尚无一种药物可长期有效控制临床症状。因此,一些患者频繁就诊,严重影响了其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大量有限的医疗资源被不必要地占用。近年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biopsychosocial medical model)的提出,使IBS与精神因素的密切关系更加被认识,把IBS作为一种心身性疾病进行研究已成为热点,其中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对内脏敏感性的调控倍受关注。然而,对精神-CNS与肠道间复杂的神经及神经体液因素间的相互作用的认识还极为有限,因为这样的研究在人体实施困难,大量研究资料多来自近似人肠功能紊乱的动物模型。此外,人的情绪变化和环境应激对胃肠道影响的病理生理研究更为困难。所以,难以满意评价人的心理因素和肠道功能之间的复杂联系。基于上述原因,本研究拟建立更接近人IBS的条件性束缚-直肠扩张(conditioned strain with rectumdistention)的动物模型,即一种条件应激模型:在模型基础上,进一步研究CNS对内脏敏感性的调节,探讨心理因素对IBS患者的影响及IBS精神心理治疗的可行性。 材料/方法:以应激笼、樟脑丸的特殊气味作为条件应激,肢体束缚和间断直肠气囊扩张为非条件刺激,在Wistar大鼠中建立了检测内脏敏感性的条件反应性模型。在此基础上,观察肥大细胞稳定剂色甘酸二钠腹腔注射(IP)及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特异性拮抗剂α-螺旋-CR-19-14侧脑室注射(ICY)对条件应激大鼠内脏敏感性的影响。内脏敏感性以腹壁肌电位变化为观测指标。并用肥大细胞阿尔新蓝组织化学染色和c-Fos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方法观察了应激诱导的内脏敏感性增高反应中肥大细胞的活化。进一步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了c-Fos在应激大鼠室旁核和扣带回的表达。 第二部分,对门诊的IBS患者进行队列研究,分析心理因素对患者内脏敏感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