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领导干部是公务员队伍中的特殊群体,是政府行政事务的组织者和执行者。基层领导干部处于行政管理体系的最“底层”,且直接面对行政服务对象,他们在日常行政行为中的一言一行不但决定着行政行为的社会效益,而且关乎着政府在民众心目中形象的确立。改革开放以来,传统观念的侵润,社会现实的纷扰,以及西方各种价值观念的影响和冲击,使得基层行政人员行政行为失范现象屡禁不止,贪污腐败案件频繁发生。基层领导干部作为我国公共服务最基础的环节,是执政者与老百姓之间相互沟通、相互联系的桥梁,因此提升行政人员行政品行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探索新形势下中国基层领导干部行政伦理失范治理问题,不仅关系到国家行政效率的现实提升,而且关系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具有当然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从行政伦理的角度出发,结合当前中国已经颁行的诸项条例法律等,分析并阐述基层领导干部的基本范畴和特点。运用相关理论,首先对中国社会生活、行政系统之内相关领导干部,尤其是基层领导干部行政行为失范的典型案例进行归纳和总结,着重研究了这一群体的角色冲突,行政不作为和腐败现象。其中角色冲突包括个人角色、公共组织角色权力义务冲突,以及政府组织的集体利益与作为行政执行者的公共责任的对立。然后在此基础上,从历史文化环境、地方经济发展水平、行政体制以及监督机制几个方面分析了基层领导干部行政伦理失范的外在客观原因,进而从基层领导干部道德素质、职业素养、价值取向的角度分析了行政伦理失范的内在主观原因。最后,通过对行政伦理失范内外因的分析,提出对基层领导干部进行外部箝制和内在规约的治理对策,即完善行政制度环境建设与增强基层领导干部德性提升的自觉性。其中外部箝制主要从加强行政伦理制度化建设、完善行政伦理法制化建设和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三方面入手。而内在规约则聚焦于:提高道德自律,增强基层领导干部公共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强对基层领导干部职业伦理道德的培育;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