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们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往往忽略甚至损害自然生态环境。土地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一方面,我国是一个人口基数庞大的国家,人地矛盾突出是当前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何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缓解用地压力是当今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另一方面,随着全社会的发展进步资源开采、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等问题使得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通过土地集约化利用可以充分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缓解人地矛盾,但是在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的过程中,必须兼顾土地生态安全问题,实现健康有序发展。因此针对区域土地集约利用与土地生态安全状况研究显得至关重要。本文以赣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在充分分析国内外关于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安全研究进展,参考相关专家学者构建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流域实际情况选取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采用综合评价法对赣江流域2005、2010、2015年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运用自然潜在脆弱性指标评价模型对评价结果进行修正,运用耦合度模型对流域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安全关联进行简要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二维向量分析模型对赣江流域2005-2015年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安全系统转变角度(协调度)以及系统发展相对速度、绝对速度进行分析,掌握系统发展状态。针对赣江流域实际情况提出土地利用优化调控的对策。最终为赣江流域社会、经济、生态三者协调发展提供规划依据与发展思路,为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研究意义。研究结果表明:(1)2005-2015十年间赣江流域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呈现上升发展的趋势。土地集约利用极度集约区由2005年191.79 km~2上升至2015年6204.14 km~2。流域下游地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明显高于上游地区且变化最为明显。赣江流域上游地区土地集约利用变化相对较小,但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根据模型分析可知:赣江流域上游受地形、气候、农业人均纯收入、地均容纳从业人口、单位面积劳动力投入等因素的影响土地集约化水平发展受限,而流域下游因城市扩张、人口变化等因素影响,十年间土地集约化水平变化显著。(2)2005-2015十年间赣江流域土地生态安全状况呈现向好发展的趋势。土地生态安全理想级由2005年470.30 km~2上升至2015年6863.55 km~2。从总体上看,2005年赣江流域中游地区土地生态安全水平明显低于上、下游地区。2010年赣江流域上游地区土地生态安全状况提升显著,而下游地区有所退化,中游地区变化不明显,呈现出南高北低的状态。2015年赣江流域土地生态安全状况大幅度增长,良好级和理想级面积大量增加,呈现出越来越健康的发展趋势。根据模型分析可知:2005-2015十年间赣江流域受地形、自然生态脆弱度、人均耕地面积、植被覆盖度、人均建设用地面积、第三产业占GDP比例等因素影响,造成赣江流域土地生态安全水平存在较大差异。(3)赣江流域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安全综合响应转变角度变化上:2005-2015年赣江流域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安全系统转变角度(协调度),总体表现为南高北低分布状况,且呈现出上升趋势,局部地区变化明显。转变角度高值区域主要分布在赣江流域下游地区新建县、渝水区、芦溪县、莲花县等地区,低值区域主要分布在赣江流域上游地区崇义县、安远县、信丰县以及赣州市南部大部分地区等。研究表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地形、植被覆盖度、自然资源、地区生态系统健康度等因素,对流域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安全综合响应转变角度变化有重要影响。(4)赣江流域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安全综合响应发展速度变化上:2005-2015年十年间,赣江流域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安全综合响应发展速度变化明显,流域上、中、下游系统发展变化绝对速度与相对速度存在较大的差异性。绝对速度变化体现流域内同一时间不同地区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安全系统综合响应发展变化趋势,相对速度变化体现流域内同一地区不同时期系统发展变化趋势。通过分析可知区域内土地集约利用子系统与土地生态安全子系统对系统综合响应发展变化具有显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