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市民包括大学生、农民工、城市自然增长人口以及城镇化过程中的农村人口转化而来的城市人口。而本文中的新市民特指,城市化进程中,由农民变为市民,在户籍制度上获得了市民的身份的新市民群体。随着现代城市文明建设的发展,这一群体在行为意识上表现出与之不适应的种种矛盾和冲突,其文明素质的市民化路途异常艰难,这种社会现象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然而学术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民工群体的技能培训方面,而对新市民文明行为教育的研究则少之又少。本文主要是基于教育学视角,以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为支撑,分析新市民文明行为与现代城市文明不相适应的深层次原因,从战略和现实、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深度思考和探究提升新市民文明行为素养的途径,从而为有效开展新市民文明行为教育活动提供参考,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全文具体分四章进行论述:
第一章,绪论。本章通过对当前城镇化发展、全国文明城市测评及上海世博会的对市民素质的要求与新市民自身文明行为现状的矛盾分析,揭示了新市民文明行为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通过厘清当前新市民行为意识的研究进展,阐述了开展新市民文明行为教育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第二章,新市民文明行为教育的理论基础。本章主要是界定了人类行为内涵及其特征,深入分析了社会认知、社会态度和社会角色在行为形成过程的作用和影响,进而加深了对新市民文明行为形成过程的理解,为新市民文明行为教育思路的拓展提供重要启示。
第三章,新市民文明行为现状及原因分析。本章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辅以访谈和实地观察等研究方法,对新市民文明行为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解读,得出了新市民文明行为的认知与行为分离、社会公共意识不强、行为自觉性不高等基本特点,并详尽阐述了新市民文明行为问题产生的历史和现实原因。
第四章,关于新市民文明行为教育的若干思考。本章主要是基于行为形成的基本理论,结合新市民文明行为的特点,针对目前我国新市民文明行为教育的现状,对新市民文明行为教育过程中的长期性与紧迫性、教育性与惩罚性、自我发展与政府培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等四对基本关系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思考,提出了将新市民文明行为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加强角色教育、体验教育等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