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目标的地震波照明分析与偏移成像

来源 :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ag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旨在探寻和研究Fourier有限差分偏移和Gabor-Daubechies框架小 波束偏移的结合点,以进行面向目标的地震波照明分析和偏移成像。通过有效照 明源和地震波能量强度的概念,建立起照明和采集与结构成像的关系。采集系统 的源照明和采集响应,尤其是源方向照明和采集倾角响应,与采集数据的偏移成 像结果有密切联系。基于目标控制照明,提出面向目标有效照明源设计的理论和 方法。为了指导面向目标的采集,也给出了对于设计的采集系统进行评估和优化 的原则。最后,通过面向目标有效照明的点源和合成源的叠前深度偏移,实现了 面向目标成像。这里,合成源包括平面源、复合平面源和小束源等。 对于初步采集和成像的探测区域,已经知道了大致速度模型和主要地下结 构。为了获得感兴趣的目标区域的准确和清晰的像,应该进行面向目标的采集和 成像。面向目标的采集系统的设计、评估和优化如下。首先,根据目标控制照明, 选择面向目标的有效照明点源的位置。其次,对于选择的有效照明点源,连同相 应的检波器排列,计算和分析源照明和采集响应,以及面向目标有效合成平面源 照明。于是,采集系统特别是点源排列得以评估。进而,计算和分析源方向照明 和采集倾角响应。这样,整个的采集系统被详细地评估。在评估的过程中,可能 建议和验证某些点源或者检波器的部分调整,采集排列将被优化。最后,因为设 计的采集系统是真正面向目标的照明和采集,它能为最终的面向目标成像提供高 质量的数据。利用这些数据,点源尤其是面向目标的有效照明合成平面源的叠前 深度偏移,将提供目标区域的准确和清晰的成像,但仅耗费很少的计算量。对于 复杂的Marmousi模型数据和盐丘模型数据,进行数值试验,验证了上述理论和 方法是正确的和高效的。对于指导面向目标的野外数据采集和偏移成像,本研究 将是富有应用价值的。
其他文献
随着众多大型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竣工,水库诱发地震已成为现今不可回避的现实和亟待研究的科学问题。国内外学者经过四十多年的研究探索,从水库地震的活动性特征、地震成因、地质
电视问政作为一档具有舆论监督性质的议政类电视直播节目,其核心是问题短片。在90-120分钟不等的时间段里,所容纳的8个左右、反映同一主题不同方面的问题短片,构成了整档节目
天然气水合物被认为是21世纪接替常规化石燃料的新能源,同时又是海底灾害和影响全球气候温室效应的主要因子,因此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普遍公认天然气水
地震波动方程参数反演的目的是利用观测到的地震资料来获取地下介质的属性信息。由于所要反演地下介质的复杂性、野外观测的地震资料的不完备性及噪音等因素,地震参数反演中的
学位
  本文利用cluster卫星数据对磁层顶边界层的小尺度结构作了分析研究,并对一个可能的宇宙线源模型做了初步的研究。数值模拟研究表明,当边界层受到不均匀横向剪切流冲击时,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