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东省是我国经济大省,同时也是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物排放的大省。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山东经济开始新一轮快速增长,在工业部门中资源型、初加工型及化工型工业比重较高。这一发展阶段的显著特征是高能耗,高水耗,高污染。2005年全省能源消费总量、SO2排放总量均位居全国首位;水资源消耗量、COD排放量分别在全国排名第八、第五。按行业结构来分析,工业行业是资源消耗和大气污染的大户。可见,山东省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与日俱增。为了缓解这种压力,破解日益突出的制约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山东省从2003年就正式提出建设“生态省”的目标任务。“生态省”建设的核心是实现工业生态化,而传统的轻重工业分类并没有考虑到其对资源的消耗及环境的影响,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因此,从新的角度对全省37个工业行业进行重新分类,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两个方面重塑山东省新的工业结构体系,为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提出新思路、新方案迫在眉睫。本文是在生态学原理、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系统工程学方法等理论的指导下,利用统计软件(SPSS和EXCEL),根据聚类分析方法,基于1985-2005年《山东省统计年鉴》和《中国环境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通过文献整理和数据处理,在大量实证的基础上,提出并验证了山东省工业发展的四个环境经济指标的绿色距离和生态化实现程度,并在此基础上从二维空间根据37个工业行业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排放负荷差异进行了分类研究。通过以上深入分析,得出以下成果和结论:(1)绿色距离和生态化实现程度模型的构建及初步验证。工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能源和水资源的消耗,而能源和水资源的消耗必然会导致大气和水的污染。本文依据1985-2005年山东省4个环境经济指标的数据,测定了工业发展的绿色距离与生态化实现程度的动态变化,揭示了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和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2)基于山东省1985-2005年的面板数据,通过分析万元工业产值能源消耗强度、水资源消耗强度、SO2排放强度和COD排放强度可知,4个环境经济指标绿色距离均逐年下降,生态化实现程度逐年增大,两者都与相应的“生态省”标准值逐渐趋近。然而,差距依然存在,减少工业部门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仍是以后工作中的重点。(3)从“资源-环境”双调控的角度出发,对工业行业进行新的分类研究。利用山东省2005年各个工业行业截面数据,分析单个部门万元工业产值能源消耗强度,水资源消耗强度,SO2排放强度和COD排放强度。依据能源消耗和SO2排放,可以分为3种能源-大气环境类型:低耗能-低污染工业,中耗能-中污染工业,高耗能-高污染工业;依据水资源消耗和COD排放,可以分为三类水资源-水环境类型:低耗水-低污染工业,高耗水-低污染工业,高耗水-高污染工业。根据上述新的分类方案,对近五年来各类型工业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做统计分析,揭示其动态变化规律。该分类为调整工业部门产业结构、降低能源和水资源消耗,控制大气和水污染提供科学依据。(4)为了保证工业部门的分类实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重点发展资源消耗小、环境污染少的部门,扩大其在工业部门总量中的比重;保持资源消耗和污染处于中间地位的部门在总量中的比重,在工业结构调整上压缩高消耗-高污染工业的比重,同时要通过技术改造提高其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本研究的创新之处主要有:①测定了山东省工业部门能源消耗、水资源消耗、SO2排放量及COD排放量的绿色距离和生态化实现程度;②把资源消耗和环境差距与每个工业行业资源消耗及污染物排放联系起来,把节能减排和节水减排的责任落实到具体行业;③从“资源-环境”双调控的角度出发,对山东省37个工业部门重新进行了分类,并分析了每一类型的动态变化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