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贷资产证券化是20世纪70年代源于美国资本市场的一种结构性融资创新工具。随着运作模式和产品种类的不断创新,在改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和信贷质量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05年,国内开启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2008年,受次贷危机的影响,暂停了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直到2012年才重新启动,之后几年进入高速发展期。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中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累计发行ABS产品4111单,累计发行规模高达79451.14亿元,存量规模达38678.64亿元。产品种类越来越丰富,基础资产已经覆盖银行信贷所涉及的主要种类,所占比重较高的基础资产包括住房抵押贷款、个人汽车贷款、个人消费贷款和企业贷款。如今,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商业银行面临着存贷利差缩窄、竞争加剧等问题。同时,“新冠疫情”也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可能会使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率大幅上升。商业银行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保证银行体系的稳定运行对于整个经济体系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相关研究,分析其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21家国内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并且依据不同的观点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分类归纳。其次,从理论层面对信贷资产证券化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既讨论了相关理论基础,又讨论了影响机制。再次,分析了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现状和特点。发现发行规模呈现较快增长趋势,同时具有基础资产比较集中、证券评级较高、发起机构相对集中和沿海城市发行较多四大特点。从次,对影响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用资产收益率代表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用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规模作为解释变量。选取不良贷款率(NPL)、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LGA)、利息收入占比(IR)和存贷比(LDR)作为实证研究的控制变量。在进行实证分析时,不仅对研究对象进行了分组研究,而且对影响路径进行分析。最后,根据实证研究得出的结论,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提出了五条针对性建议。实证研究发现,信贷资产证券化降低了全样本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同时,对于不同规模的商业银行具有不同的影响。其中,对于大型商业银行而言,信贷资产证券化活动会削弱其盈利能力,而对于小型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活动会提升其盈利能力。虽然信贷资产证券化会提高基础资产的流动性,但是由于基础资产在总资产中占比较低,同时存在发行流程复杂等因素,信贷资产证券化对于整体资产的总资产周转率的提高却有负面影响。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证券化规模相对于银行总资产来说很小,同时发行流程又比较复杂,需要券商、信托、律所等多个部门的配合,时间和经济成本较高,会对发起机构的整体业务产生一定影响,所以在实际业务中,信贷资产证券化并未起到提升商业银行整体资产流动性的作用。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五条针对性建议。第一,形成规模效应,降低发行成本。第二,简化发行流程,提高发行效率。第三,鼓励小银行参与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第四,更多使用高风险资产充当基础资产。第五,推进资本市场建设,提高产品流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