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建设指引下的雨水花园技术初探

来源 :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jip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治国必先治水”,在我们这个以农为本却又水患经年的东方古国,“治国必先治水”是历代主政者的共识,从“大禹治水”到李冰的“都江堰”,一直到现如今的三峡大坝工程,都说明了治水与治国的必然关系。一直以来,如何更好地管理利用水资源的问题始终困扰着人类,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城市水患已成为人类生存的最大威胁。“以排为主”的传统思路,并不能有效阻止城市水环境的恶化,反而造成了水资源的巨大浪费。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思路都被提到了城市水资源利用的议事日程之上。针对我国降雨在时间上相对集中的情况,有关学者提出了“海绵城市”理论。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2014)。建设海绵城市,首先要扭转观念。传统城市建设模式下,城市处处是硬化路面,每逢大雨,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设施来排水。以“快速排放”和“末端集中”为主的雨洪控制理念,往往导致城市逢雨必涝,旱涝急转。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今后城市建设将强调先利用植草沟、雨水花园、下沉绿地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水,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雨水花园作为一种集雨洪蓄滞、净化、渗透功能于一身的雨洪控制技术,是实现海绵城市构建的理想手段。雨水花园是利用自然形成或人工建设的低洼地,合理保留或栽植乔、灌木或地被植物,以实现雨洪调蓄的功能的雨洪调节的技术。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雨水花园相关理论及实例的研究,讨论雨水花园构建海绵城市雨洪控制网络的可行性,并探索雨水花园在海绵城市中系统性布局和设计的方法。本文利用文献研究、案例研究和对比分析,分阶段、分步骤地对海绵城市与雨水花园的关系、雨水花园的特性和价值、雨水花园构建海绵城市的技术类型和设计方法进行研究,并得出了一定的研究成果:(1)从不同角度讨论了雨水花园与海绵城市技术思路方面的契合度。(2)分析了雨水花园作为城市雨洪管理技术所具备的优势和价值。(3)梳理并总结了雨水花园的不同类型。(4)探索了雨水花园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的技术构建以及一般设计原则。建海绵城市就要有“海绵体”,不断提高“海绵体”的规模和质量是构建海绵城市的一种重要手段。雨水花园作为一个高效便利的手法,为海绵城市的构建提供了一种可能。本文创新性地提出了雨水花园的“变化性”。这一特性使雨水花园能够通过自身形态和结构的适当变化,适应不同场地条件、发挥不同的功能、展现不同的景观景观效果。本文的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搜集和整理,以及对国内外建成实例的研究,将不同形态、功能和建设规模的雨水花园进行了分析和归纳。在这一理论的基础上,本文从多个角度对雨水花园技术体系进行分类,希望为雨水花园在海绵城市的构建中发挥更大作用提供理论借鉴。
其他文献
《今日印刷》:天女化工集团是我国油墨生产的航母级大型企业集团,油墨产销量在国内市场居于主导地位。请简单介绍一下集团近年来的发展情况。沈乃源:天津天女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
引导土地有序流转要从我国人多地少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国情出发,既要注重发展过程的长期性、阶段性,又要注重区域之间的差异性、复杂性,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使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