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全球化历程加速以及知识经济来临的时代背景下,竞争作为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也开始走向激烈和复杂。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拥有更多机会的同时,也必将受到来自外部竞争压力的挑战。在此背景下,各地域竞争力成为了决定竞争成果难以忽视的一部分。随着中小企业对各地区经济的影响力逐渐增长,如何正确评价不同地区中小企业的竞争力状况以及对不同地区中小企业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显得尤为重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科技的发展,电子商务将会成为一种主流的贸易模式。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凭借电子商务这种新兴的贸易方式扩大市场范围,进入国际市场,从而提升自己的竞争地位。因此,关于电子商务对我国各地区中小企业竞争力影响的研究就变得是十分具有时代背景和现实意义。本文对先前国内外学者们关于电子商务以及中小企业竞争力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整理,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现下经济环境和局势,导出了本文的研究方向。即电子商务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小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基于我国规模以上中小企业数据以及电商数据。笔者对电子商务指数进行了整理,并梳理了近些年各省市出台的电子商务政策以及手工计量了政策数量的多少以及政策的不同类型。文章共分为七个部分,前三部分是对现下经济状况、学者们的研究以及电子商务现状和电子商务发展指数的趋势进行了简要的概述。第四章分析了电子商务政策的发展及其趋势,得出了电子商务政策数量在2010-2016年期间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并于2017-2018年开始下降的结论。随后第五章测算了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区域中小企业竞争力。具体来说,本文对31个省市自治区中小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为内部、外部以及直接三个方面。在分析这些因素的基础上,根据前人的研究,确立了影响我国31各省市自治区中小企业竞争力的评价体系。通过构建的竞争力指标体系和无量纲化的计量方法得出了2013-2016年度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中小企业竞争力指数。计算结果表明,2013-2016年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在中小企业竞争力指数上呈现出参差不齐的趋势。最高的江苏、浙江、山东、广东等地中小企业竞争力指数达到1.5以上,最低的则为甘肃、宁夏、青海等地区(竞争力指数在0.7上下波动)。前者是后者的2倍还多,呈现出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两极化格局。在文章的第六章进行了计量实证分析,选取了电子商务政策数量以及电子商务指数两个指标来衡量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地区中小企业竞争力指数衡量地区中小企业竞争力。在此基础上借助31个省市自治区其他相关数据构建回归模型,分别探究电子商务发展指数以及电子商务政策数量的变化对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小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电子商务发展指数的增长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小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以及电子商务政策数量颁布的增加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小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第七章,笔者对文章进行了总结并从企业和政府角度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