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以下两部分进行了阐述: 第一部分 双源CT大螺距联合个体化低剂量扫描技术在小儿表浅脉管性疾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双源CT(dual-source CT,DSCT)大螺距联合个体化低剂量扫描技术在小儿表浅脉管性疾病(vascular anomalies,VAs)中成像的可行性。 方法: 本研究取得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所有检查均取得患儿家属知情同意。收集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期间,临床疑诊或超声检查怀疑为VAs的患儿,所有患儿均于我科行DSCT检查,排除对含碘对比剂过敏者、心肝肾功能不全者及因配合不佳无法完成检查的患儿。最终本研究共纳入38例患儿,其中男15例,女23例,平均年龄为3.1岁。所有入组患儿进行第二代DSCT(SomatomDefinition Flash) Bolus tracking触发扫描,应用大螺距(螺距值3.2)联合70KV固定管电压及根据患儿体质量设定管电流的低剂量扫描方案进行动脉期和静脉期双期成像。对CT检查所获图像质量进行评价,包括客观图像质量评价和主观图像质量评价。客观图像质量评价参考系统测量数值,计算平均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由两位高年资影像科医师采用双盲法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综合评价。以5分评分法对所获得的图像进行主观成像质量评分(5分:图像质量非常好,血管和解剖结构非常清晰,能准确诊断;4分:图像质量较好,血管和解剖结构显示较好,能较好诊断;3分:图像质量一般,血管和解剖结构可以显示,可做出诊断;2分:图像质量差,血管和解剖细节不清楚,诊断困难;1分:无法评估),图像的主观评分≥3分才被认定为合格的图像。成像质量主观评分的一致性应用Kappa检验,k≥0.81,计为一致性极好;k=0.61-0.80,计为一致性良好。最后,记录CT检查的单期相扫描时间(scan time,ST)、单期相及全程剂量长度乘积(dose length produce, DLP),并计算有效辐射剂量(effective dose,ED)。 结果: 双源CT大螺距低剂量成像所获得的图像信噪比为48.52±11.07,所有图像的主观质量评分均达到3分以上,两位医师的主观评分分别为(3.84±0.50)分、(3.86±0.51)分,二者的主观图像质量评价具有极好的一致性,Kappa值为0.81。单期相ST为(0.50±0.16)s,单期相及全程DLP分别为(10.02±3.22)mGy*cm,(27.92±9.56)mGy*cm,全程ED为(0.91±0.45) mSV。 结论: 双源CT大螺距联合个体化低剂量扫描技术在小儿表浅VAs检查中可以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在满足诊断的前提下明显降低了检查的辐射剂量。该低剂量成像方案可用于小儿表浅VAs的检查。 第二部分 双源CT低剂量成像在小儿表浅脉管性疾病治疗方案选择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双源CT(dual-source CT,DSCT)低剂量成像在小儿表浅脉管性疾病(vascular anomalies,VAs)治疗方案选择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将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期间收集的临床疑诊或超声检查怀疑为表浅VAs且于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行DSCT大螺距联合个体化低剂量扫描的38例患儿纳入本研究,其中男15例,女23例,平均年龄为3.1岁。排除对含碘对比剂过敏者、心肝肾功能不全者及因配合不佳无法完成检查的患儿。将CT扫描所获原始横轴位图像传送至多模态后处理工作站(即syngo CT Workplace)进行三维重组,重组技术包括最大密度投影(maximal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多平面重组(multiple planarreconstruction,MPR)和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观察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及强化特点,对于高流量病变要明确其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利用三维重组技术充分显示病变的邻近解剖结构,对于四肢的病变要明确病变累及的范围以及是否伴有邻近骨质的改变,对于颌面部的病变要明确病变是否累及颅内以及是否伴有颅内血管供血。由两位高年资影像科医师根据CT横轴位和三维重组图像做出诊断并撰写报告。临床医师根据病变特征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追踪患儿的临床治疗。 结果: 通过观察原始轴位及三维重组图像,全部病变结构及血管细节显示清楚。38例患者中总计45处病变,高流量VAs24例(24/38,63.16%),其中血管瘤11例,动静脉畸形13例;低流量VAs14例(14/38,36.84%),其中静脉畸形12例,淋巴管畸形2例。在11例血管瘤患儿中,3例行普萘洛尔药物治疗,5例行经导管介入栓塞治疗,3例行手术切除。13例动静脉畸形儿中,6例进行经导管栓塞治疗,4例颌面部动静脉畸形患儿行经皮硬化治疗,3例采取硬化后手术切除综合治疗。另有12例静脉畸形患儿及2例淋巴管畸形患儿行经皮硬化治疗。其中,11例介入治疗患儿的CT诊断结果与术中DSA结果完全吻合,诊断准确性为100%。6例手术患儿的CT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一致,诊断准确性为100%。 结论: DSCT低剂量成像作为一种快速有效的影像检查方法,不仅能明确VAs的血流情况,区分高低流量病变,而且在病变细节特别是对小的动静脉血管的显示更具优势,结合CT三维重组技术能更加立体、直观地显示病变的血管细节和解剖特点,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