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语作为一种典型的孤立语,形态变化较少,它在类型学上明显不同于英语等印欧语系。汉字是象形文字,四字格成语具有语法固定性和历史渊源等特点。西方语言研究中习语的表征模式有非建构观、建构观和混合观,目前语言学家大多接受混合观。混合观习语加工模型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超词条理论。混合模型没有解释清楚习语加工中整词与词素、语法与语义的表征关系,超词条假设对习语的表征机制提供了详细而连贯的加工模型,可以对习语异类的本质做出解释。超词条理论指出整词与词素、语法与语义的表征属于同一层次,但是,关于超词条理论表征内容的精确性也受到不少争议,超词条表征模型依旧缺乏对词素本身性质如语义、词性、结构等对习语加工理解影响的研究,以及对超词条在习语加工中的具体作用缺乏详细的解释说明。本文试图从混合表征模型和超词条理论的角度,阐释不同语法结构成语的表征模型,依据成语的表征特点对超词条理论做出修订。本文基于成语词素具体的性质—语法结构,以我国浙江大学的本科学生为考察对象,研究成语的结构对称性效应、词素与整词表征关系、字面义与比喻义表征关系以及语法与语义表征关系;同时研究具有不同语义或语法结构性质的词素在成语理解加工中对超词条的不同激活作用;以及在对语义或语法结构不合理成语理解加工中,研究超词条所起的具体作用。实验分为2个阶段。第一阶段:考察不同语法结构对成语心理表征特点的影响。由实验1和2构成。实验1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不同语法结构成语的成语知识、熟悉度、主观频率、字面义合理度和可分解性有显著的差异。实验2考察了成语特征与在线反应时之间的关系,发现习得年龄越早的成语越容易理解。第二阶段:考察不同语法结构对成语理解的影响。由实验3至实验6构成。实验3和实验4采用成语语义判断任务。实验3和实验4的结果表明动宾结构和偏正结构成语加工有结构对称效应,主谓结构成语没有结构对称效应。同时,实验发现在字面义理解中,结构对称性效应显著,在比喻义理解中,结构对称性效应不显著。结构对称性效应表明具有不同语法结构性质的词素对超词条的激活有促进或抑制作用。为了避免由于实验任务一样而导致的实验结果一致的情况,实验5采用空格切分方式,通过成语对错判断任务,实验5的数据结果表明在联合结构条件下,不同语法结构的成语倾向于不同表征模式,成语相关字串中词素的表征是成语加工中不可或缺的过程。实验6采用逐词呈现范式,通过成语对错判断任务,实验6的数据结果表明,成语的语义表征优先于语法表征;词素的字面义加工是成语理解的必经过程。实验6也发现,某些语法结构的成语存在结构对称性效应,这表明在语义优先加工的过程中,语法结构依然对成语的理解加工有影响。实验结果支持超词条表征模型,不同语法结构的成语,整词表征和词素表征在同一层次,没有绝对化的整词或词素表征模型。与一般短语的加工过程一样,对词素字面义的加工是成语理解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表征。成语的字面义表征与比喻义表征是平行竞争的关系,哪种占优势取决于词素性质如语法结构或词素语义倾向、整词语境等因素。成语有语义加工优势。实验6的数据结果支持强超词条理论。强超词条理论对超词条理论中超词条功能的不足之处做了修改,即如果不合理的语法结构对成语的语义影响不是很大,被试可以省略对它的主动检查;如果是语义错误,成语中词条的部分表征可以激活超词条,通达比喻义。超词条在成语的语法结构表征和概念内容激活中起更直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