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莱考夫和约翰开辟性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以来,隐喻不再简单视为一种语言现象,而是成为人们认知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莱考夫强调概念隐喻可作为一种分析工具,揭示政治语篇中隐含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批评话语分析主要从语言特点以及语篇生成环境揭示语言、意识形态与权利的辨证关系,即权势之人的思想意识被植入语言壳体,反之,语言将强化他们的意识形态,最终达到控制人们思想的目的,这与概念隐喻的作用与功效趋同,两者从不同层次和角度研究语言与意识的关系。先前从概念隐喻系统分析政治语篇的研究并不多,有的研究仅开展了基本的批评话语分析。鉴于此,本研究从概念隐喻系统剖析反恐语篇,同时,为弥补概念隐喻在研究其它语言特点以及语篇生成环境方面的不足,本文引入了批评话语分析与宏观语篇分析,更透彻的剖析语料,更全面、更准确的展示语篇生成者通过语言传递、强化思想和意志的全过程。在批评语料分析中,本文利用了费尔克劳夫的三维分析模式,即语言描述、阐释、说明三个阶段。语言描述阶段主要采用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中的概念功能、人际功能、语篇功能分析语篇的语言特点;第二阶段主要阐释了语篇内容与语篇参与者的关系;说明阶段主要从语篇生成的社会因素与历史环境说明语境在语言生成中的作用。布什总统旗帜鲜明的提出反恐战争是在九一一之后,布什政府充分利用这一契机推行美国的霸权主义。语料分析表明,布什总统利用恐怖分子的暴行与美国的善行,让人们增加对恐怖分子的仇恨,对美国等盟国产生敬仰。这也充分证明语言与意识的辨证关系,语言生成者一方面通过语言反映他们思想,另一方面语言无意识的强化话语者意识形态。最后,本文从宏观语篇分析话语者的语言策略。研究表明,布什总统反恐演讲中的原隐喻,结构隐喻和家庭隐喻在控制人们思想,突出反恐战争正义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概念隐喻与批评话语分析的有机结合是一个更加有效的研究方法,两者形成互补,从不同角度对语料进行全面分析。此外,利用概念隐喻与批评话语分析的研究能够不断提升人们的批评话语鉴赏能力,对语言教学也具有一定的启发与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