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3月31日《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发布,我国创业板经过了长达十年的准备和酝酿,终于破茧而出,同时也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创业板的推出有助于完善我国资产市场层次与结构、拓展资本市场的深度与广度,进而使得数量众多的自主创新及成长型企业将获得其提供的资本市场服务。基于此,对创业板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IPO (Initial Public Offerings)即首次公开发行,其抑价问题备受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关注。IPO抑价现象是指股票的发行价格低于上市首日收盘价格,使认购IPO股票的投资者能够获得超常的收益率。各中小企业在IPO前可能会进行盈余管理以达到上市条件,扩大筹资规模;上市之后,由于二级市场的非理性和过度反应,出现了IPO高抑价现象。那么IPO前盈余管理能否解释股票上市后的超额收益率现象呢?论文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围绕“创业板IPO前盈余管理导致IPO高抑价”这一问题进行研究。本文首先对现有文献进行了综述,分析了盈余管理行为和IPO抑价的理论渊源,采用了扩展的修正Jones模型计量盈余管理,研究2009年10月到2011年4月期间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其IPO前盈余管理对上市首日涨跌幅的影响,发现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IPO前确实存在盈余管理行为,创业板市场也存在高抑价现象,IPO前盈余管理水平与IPO抑价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文章进一步对盈余管理对抑价的影响从调增盈余和调减盈余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发现向上的盈余管理使得二级市场的投资者对美化过的财务报告信息会产生过度反应,导致收盘价增加的幅度大于发行价增加的幅度,从而IPO抑价更加严重;向下的盈余管理由于二级市场浓重的投机氛围,使得收盘价下降存在刚性,即收盘价降低的幅度小于发行价降低的幅度,从而IPO抑价程度增加。一级市场存在着制度性缺陷,使得IPO定价比较依赖财务报告数据,而二级市场的非理性和弱式有效又导致投资者过度反应,这些都造成股票价格都脱离了其真实价值,从而形成高抑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