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一个地域面积广大,人口众多的国家。地方的差异十分巨大,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以行政区划分的政区面积、人口数量上,也表现在以地理环境划分的自然区的降水量、年均温度以及粮食作物生产上。这些差异都对官方施行地方社会控制提出了挑战--即专制集中的国家权力与广阔领土面积上地区间巨大差异的矛盾。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官方需要拥有一定的地理认知,以便在此基础上针对地方情况选拔、派遣合适的官员及其配属,施行有效的地方社会控制。 本文从官方与民间的角度来分析地理认知,以泰顺县的研究为中心,从自然地理认知、经济地理认知、文化地理认知三个角度审视官方与民间地理认知存在的异同,通过对官方文献与民间记载的校读、县域地图异同的分析、廊桥建筑大量兴建的分析、地方移民的进入情况研究、乡贤祠享祀资格的争论等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产生地理认知异同的深层原因以及其地方社会控制的特点。在此基础上,以历史地理学的视角进一步探讨官方与民间在各自地理认知下所选择的社会控制方式。通过探讨清代县级政区的分等、知县的任职情况与官员配属等问题,揭示出官方对于泰顺县的地理认知十分有限的事实;通过分析不同时代背景下,地方精英在地方动乱中的角色演变,探讨地方的社会控制运作模式及其变化;重新审视清代地方社会的社会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