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腺样体又称咽扁桃体、增殖体,位于鼻咽顶后壁,是咽淋巴环一部分,属于人体的免疫器官,含有各个发育阶段的淋巴细胞。腺样体于出生后逐渐增大,2-10岁为生理性肥大,6岁时最大,10岁后逐渐萎缩、青春期前逐渐消失。当受各种细菌、病毒等上呼吸道感染时,增生肥大出现相应症状,如夜间打鼾、张口呼吸、鼻塞、鼻溢,听力下降时称为腺样体肥大[1]。腺样体肥大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部分成人亦可发生,常合并慢性扁桃体炎,手术是其治疗的主要手段[2]。腺样体肥大可以引起儿童慢性鼻窦炎、分泌性中耳炎、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并发症[3,4]。腺样体肥大可引起组织器官缺血缺氧,导致多器官功能损害,特别是对肺、心脑血管的损害[5]。腺样体切除术已成为治疗的重要手段。腺样体切除有两个观念值得注意:第一,当患儿出现腺样体肥大且伴有合并症时才是切除的指征。第二,肥大的腺样体才是一定有病的腺样体。腺样体肥大是正常腺样体对抗原刺激的一种反应,而腺样体慢性感染时,常伴有并发症的出现,但腺样体却并不肥大,因为它不能产生免疫反应。并且腺样体的致病菌与分泌性中耳炎、鼻窦炎的致病菌基本相似。主要菌群为溶血性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因此,是否需要进行腺样体切除应根据合并症的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我们认为腺样体切除治疗对相关疾病的转归是有效的。研究目的:探讨腺样体肥大与分泌性中耳炎、鼻-鼻窦炎及小儿鼾症的关系,以及腺样体切除术手术方法及对相关疾病术后疗效的分析。研究方法:选择2008年8月-2009年9月在安徽省黄山市人民医院住院的病例,腺样体肥大并有手术指证的患者术前检查,包括鼻内镜、声导抗、血液检查、胸部摄片及心电图检查。行腺样体手术,术后定期随访,询问病人主观症状,复查鼻内镜、声导抗,较大患者术前、术后查电测听,了解术后恢复状况及有无并发症。结果:45例腺样体肥大患儿,合并分泌性中耳炎26例,合并鼾症35例,合并鼻窦炎19例,合并扁桃体肥大12例,腺样体大小与三种并发症分布两两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腺样体大小与三型鼻窦炎两两分布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3个月,鼻塞、鼻漏、打鼾、听力症状改善有效率分别为90%、89.3%、97.1%、85.7%。腺样体切吸术后,中耳炎治愈率80.8%,声导抗术前B、C型转为术后A型,术后经X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腺样体肥大可并发分泌性中耳炎、鼻-鼻窦炎及鼾症。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术野清晰,切除范围准确,手术方法易掌握,腺样体切除术对患儿疾病的转归疗效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