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非突发性环境损害救济制度研究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an05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日趋恶化,而由此引发的损害赔偿纠纷案件也呈现出成倍增长的态势。近年来,特别是非突发性环境损害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不仅在法学研究方面凸显出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救济制度的重要性和急迫性,在司法实践中也急需一个相关完善的法律体系来处理相应的纠纷。古老的法彦告诉我们:有损害就应该有救济,而在所有的救济方式中,法律救济无疑是最重要的一种,因此完善的立法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本文以我国非突发性环境损害救济制度的现状分析为切入点,对我国现行的相关法律制度进行梳理,并进一步指出我国现行法律制度在民事,行政,刑事方面救济受害当事人方面的不足和缺陷,并把研究的救济重点放在国家救济的层面上。通过层层剖析之后,对我国现行法律制度和国外先进成熟的相关法律进行比较,寻找国外的先进经验,并在结合我国环境损害现状的基础之上,重点探讨如何构建我和完善我国在非突发性环境损害救济方面的相关法律制度。在具体研究中,本文主要在三个方面展开:1.总体概述非突发性环境损害救济制度,包括非突发性环境损害的界定、特殊性、相关法理基础、经济及社会基础和现行救济方式。2.对我国现行非突发性环境损害救济制度进行剖析,从我国的现行救济制度入手,分析其存在的缺陷,主要从制度设计和现行立法两个发面进行研究。3.由前两部分的铺垫,第三部分则是构建和完善我国非突发性环境损害救济制度,此部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论述构建和完善我国非突发性环境损害救济制度的必要性;第二个层次探讨相关先进国际立法和实践经验;最后一个部分是对于完善我国非突发性环境损害救济制度的构想,主要从国家补偿、国家给付机制和国家赔偿机制等国家救济方面进行研究和构建。三个层次层层递进,依次深入。笔者能力有限,但还是期望本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法治建设尽绵薄之力。
其他文献
目前全球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便是土地沙漠化。它不仅威胁到整个人类的生存环境,而且制约全球经济发展和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土地沙漠化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伏沙地的
我国水资源短缺及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扬水曝气和生物接触氧化组合技术则是一种有效而可行的原位水质改善技术。该技术综合了扬水曝气混合充氧与生物接触氧化的双重功效,从而
卡巴列夫斯基和他同时代的普罗科菲耶夫、肖斯塔科维奇、哈恰图良被后世赞为苏联作曲四杰。卡巴列夫斯基于1946年创作《F大调第三钢琴奏鸣曲》,是其最著名的一部钢琴作品,作
“以俗为雅,以故为新”是黄庭坚诗词创作价值取向之一。历来学者都侧重于后者大做文章,而对前者认识片面或语焉不详,本文认为“以俗为雅”的内涵应更宽泛,包括以魏晋小说、唐宋传
〕文章试图从创作的缘起和性质,对传统的超越和延续,以及情与景之间的关系等几方面对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诗作较全面的分析,以期对这组诗的内容、题材、情感,语言、结构、主客
本文首先从易观智库数据出发,分析了智能手机用户的 APP 软件应用情况和界面设计时的用户体验影响因素,探讨了智能手机软件的 APP 界面设计原则,以便于设计师设计出更受用户欢迎
英汉民族虽然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但基于对动物属性的共同认识,动物名称"鼠"在英汉语言中存在国俗语义同异并存现象。本文主要围绕动物名称"鼠"具有英汉国俗语义基本相同
"民族理论与政策"课程实践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极大地提升了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大连民族学院为例,总结了本门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优化与拓展方面的成绩和经验,分析其
山洪灾害防治县级监测预警平台是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数据信息处理和服务的核心,主要由计算机网络系统、数据库、信息汇集子系统、信息查询服务子系统、预报决策子系统、地
根据554 种有机化合物的实测资料,研究了这些化合物水/辛醇分配系数(KOW)值与土壤/沉积物吸着系数(KOC)值之间的定量关系,建立了根据KOW值估算有机化合物KOC的定量模型,讨论了模型的误差和稳健性。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