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围性面瘫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中国传统医学采用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经验丰富,疗效确切,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本研究主要从针灸的手法入手研究针灸对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力争为临床提供更有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目的: 观察“缓慢进针”后行“导气法”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的疗效影响。 方法; 选择门诊诊断为周围性面瘫、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50例,按照自愿的原则将符合纳入标准的风寒袭络型面瘫患者简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采用“缓慢进针”后行“导气法”及艾灸治疗,对照组常规进针后采用电针结合TDP治疗,运用日本面神经研究会制定的面神经功能评价标准(附表一)及面瘫患者生存质量测定(附表二),分别在在治疗前后进行评估,对比临床疗效。 成果: 1.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用秩和检验(Wilcoxon W)分析,提示两组患者治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2.治疗组患者病程与疗效比较用秩和检验(Wilcoxon W)分析,治疗组患者在相同治疗次数的情况下,在治疗次数12次中平均发病5天就诊治疗与平均发病14天就诊治疗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发病越早治疗的疗效越好; 3.两组患者面神经功能评价标准治疗前后比较采用 t检验,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两组具有可比性;治疗前后自身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4.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表评分治疗前后比较采用t检验,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两组具有可比性;治疗前后自身比较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5.对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表中的消极情绪、睡眠障碍两项因子治疗前后采用秩和检验(Wilcoxon W),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两组具有可比性,治疗前后自身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结论: “缓慢进针”后行“导气法”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明显优于常规进针后加电针结合TDP,具有明确的疗效,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且对患者焦虑消极、睡眠情况变化有改善作用,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