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萱草在我国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在古代被称为“母亲花”。由于大量降水与栽植地形等因素造成积水,对萱草的培育与观赏品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选育耐涝萱草品种是萱草育种的重要目标之一。耐涝性强的品种可能携带部分抗性基因。观察其在涝胁迫下的表型变化,研究其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以及无氧呼吸中乙醇、乳酸和丙酮酸的反应变化等,为以后萱草的分子育种提供材料,对萱草种质资源的筛选和扩大奠定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建立萱草耐涝性评价体系。运用盆栽淹水法,观察记录萱草地上部分的4个外观形态指标,通过划分等级与制定得分标准进行综合评价,建立评价体系。该方法可从形态上快速筛选出耐涝品种,通过对23个萱草品种进行鉴定,初步筛选出7个耐涝品种。2.对具有典型差异的萱草品种进行光合参数测定,比较其耐涝能力。结果表明:6个萱草品种在涝胁迫下气孔导度、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均为下降趋势,胞间二氧化碳浓度为上升趋势。在涝胁迫8天后,玛丽里德(Marry Reed)和金娃娃(Stella de Oro)的气孔导度和净光合速率明显比其他品种高;6个品种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均比对照有所上升,其中玛丽里德、金娃娃与芝加哥之火(Chicago Fire)显著增加;玛丽里德和金娃娃的蒸腾速率比其他品种显高。分析可知,在涝胁迫下玛丽里德和金娃娃可保持较高的光合性能。3.选择2个耐涝性强和2个耐涝性差的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他们在涝胁迫下地上与地下部分的表型变化、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叶片丙二醛含量、根系无氧呼吸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玛丽里德(Marry Reed)与布奇(Here Lies Butch)在淹水8天后全株保持良好的生长趋势,根系在淹水8天时有气生根生成,少部分根尖膨大软化;莎基(Bonibrae Sharky)与歉意(Pardon Me)在淹水8天时整株2/3叶片呈黄褐色干枯状态,根系腐烂中空。较高的抗氧化酶系活性可以清除活性氧,而耐性弱的品种无氧胁迫严重,活性氧清除能力较弱,表现出衰老和死亡。萱草叶片在涝胁迫下过氧化物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与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比对照有所下降,从整体趋势来看,玛丽里德下降的趋势幅度较小,歉意下降的幅度较大,超氧化歧化酶活性在受到涝胁迫时呈现上升趋势,玛丽里德与布奇的上升幅度较大,莎基与歉意的幅度较小;莎基与歉意的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玛丽里德与布奇。耐涝性强的品种无氧呼吸的主要途径为乙醇发酵,能保持较高水平的抗氧化酶活性和光合性能,而涝敏感的品种在低氧胁迫下无氧呼吸的主要途径为乳酸发酵,这是两者耐涝性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实验中,乳酸脱氢酶与丙酮酸脱羧酶活性呈现下降趋势,其中玛丽里德的活性呈上升趋势,乙醇脱氢酶活性呈上升趋势且增幅较显著;可溶性蛋白含量呈现下降趋势,叶绿素总含量呈先上升后下将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