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神经电生理学和神经形态学技术,研究大鼠体神经-内脏神经(L4VR-L6VR)吻合术后,新形成的脊髓-盆神经节-直肠、脊髓-肛门外括约肌(EAS)神经反射通路的相关生理学功能,探讨体神经-内脏神经吻合术支配肛管直肠功能的可能性。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20只,通过端端显微神经吻合技术,人工建立腰4前根(L4VR)-腰6前根(L6VR)异类神经前根。手术12周后存活12只,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2组(n1=8,n2=4)。取1组8只模型大鼠进行电生理学研究:电刺激L4VR-L6VR异类神经根的吻合口近端,记录再生盆神经节前、节后纤维的诱发电位、直肠压力的变化及肛门外括约肌肌电活动(EMG)变化;电刺激大鼠自身右侧(健侧)L4VR和L6VR作为对照。取2组4只模型大鼠进行神经形态学研究:于左侧盆神经节(MPG)注射荧光金(FG),逆行追踪检测L4VR-L6VR端端吻合术后,异类神经前根的形成及物质转运情况;另取4只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结果:1、于模型大鼠左侧盆神经节注射荧光金(FG)后,在脊髓L4节段区域可见FG标记神经元,而L6节段未见阳性神经元;正常鼠左侧盆神经节注射FG后,仅在脊髓L6节段可见到FG阳性神经元。2、电刺激L4VR-L6VR神经吻合口近端,于盆神经节前及盆神经节后神经纤维均可记录到诱发电位,并可记录到直肠收缩活动(16.89±9.86mmHg)和肛门外括约肌肌电活动(127.91±28.73 u V)。3、吻合术后再生的传出神经(35.43m/s±12.25m/s)较对照侧(12.33m/s±1.77 m/s)有更快的传导速度(P<0.05)。结论:体神经-内脏神经吻合术后,体神经(L4VR)可以再生长入内脏躯体躯体运动混合神经,再生的L4VR-L6VR异类神经前根能够传递诱发电位而且具有相对独特的电生理特性;再生的轴突具有物质转运功能,支配直肠节前神经元节段及形态发生了改变。从功能学和形态学上证实吻合后神经有功能,可以支配相应的盆腔靶器官—直肠和肛门外括约肌。目的:应用肛肠动力学和神经形态学技术,研究体神经--内脏神经吻合术后,在脊髓损伤(SCI)大鼠的所形成的再生异类神经通路对肛管直肠的支配功能及直肠平滑肌-肛门外括约肌的协同的情况,并阐明其潜在机理。方法:在成年雄性SD大鼠(250-300g)的L4-L6椎管内,将左侧腰4前根(L4VR)与左侧腰6前根(L6VR)分别离断后,通过端端显微吻合技术,人工建立L4VR-L6VR异类神经前根。术后12周行T9-T10椎间脊髓横断,8周后将12只模型大鼠随机分为2组(n1=8,n2=4)。取1组8只模型大鼠进行肛肠动力学研究:分别电刺激L4VR-L6VR吻合口近端及左侧坐骨神经,同步记录直肠压力和肛门外括约肌的肌电活动,以了解直肠平滑肌-肛门括约肌的协同情况;以电刺激自身对侧L6VR及坐骨神经作为对照;取2组4只模型大鼠进行神经形态学研究:于左侧盆神经节(MPG)、左侧肛门外括约肌分别注射荧光金(FG)和四甲基罗丹明葡聚糖(dextran tetramethylrhodamine,TMR),通过神经逆行示踪,了解L4VR-L6VR吻合术后大鼠控制排便的神经通路的变化;以4只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结果:1.电刺激模型大鼠吻合口近端神经及左侧坐骨神经,在引起直肠持续收缩的同时出现肛门外括约肌的肌电活动大幅减弱;而电刺激自身对照侧L6VR,在引起直肠压力升高的同时出现肛门外括约肌肌电活动明显增强。2.在模型鼠左侧盆神经节(MPG)、肛门外括约肌(EAS)分别注射荧光金(FG)和四甲基罗丹明(TMR)后,主要在脊髓L4节段区域可见少量的FG与TMR双标神经元及FG、四甲基罗丹明单标神经元;正常鼠神经逆行追踪未见双标神经元。结论:体神经-内脏神经吻合术可有效修复脊髓损伤大鼠肛管直肠功能,改善脊髓损伤后的直肠平滑肌-肛门括约肌协同失调情况。在模型大鼠脊髓L4节段新出现的双标神经元同时支配着盆神经节和肛门外括约肌,这可能是体神经-内脏神经吻合术修复模型大鼠排便功能主要神经解剖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