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和目的:
以射频消融为代表的局部微创治疗是目前肿瘤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特别是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已经成为肝癌综合治疗体系中重要的治疗选择。相对于手术切除来说,射频消融具有操作简单、微创、可反复应用的优点,而且局部消融在能彻底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所产生的毁损灶刺激机体产生一系列的反应,暴露了肿瘤抗原,产生肿瘤特异性的免疫应答。机体免疫反应是一个多种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参与的复杂的网络系统,按照免疫学的“危险信号”学说理论,射频消融对机体传递了一个危险信号,必然会诱导机体的免疫反应。调节性T细胞是调节机体免疫反应的一类重要细胞,特别是在肿瘤免疫逃逸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射频消融能改变机体的免疫状态,那么对处于机体外周免疫调节中枢的调节性T细胞有何影响,所产生的变化对肿瘤进展有何意义?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建立小鼠的皮下荷瘤模型,了解CD4+foxp3+调节性T细胞在荷瘤小鼠中的增殖情况,并分别对荷瘤小鼠行手术切除和射频消融,术后观察小鼠脾脏中CD4+foxp3+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肿瘤发生发展的影响,以进一步探索射频消融改变机体免疫功能的机制,为临床上射频消融联合免疫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材料和方法:
细胞培养来源于C57BL/6J小鼠的Hepal—6肝癌细胞,待指数生长至106-107/ml后,接种于SPF级动物房饲养的C57BL/6J小鼠皮下,成功建立小鼠皮下肝癌模型;采用流式细胞术测正常小鼠和荷瘤小鼠脾脏CD4+foxp3+调节性T细胞比例,比较荷瘤小鼠与正常小鼠脾脏内CD4+foxp3+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建立荷瘤模型后,将荷瘤小鼠随机分为六组:三组分别行手术切除和射频消融及对照组,术后分别在第1、4、7、14天处死小鼠取脾脏,测其CD4+foxp3+调节性T细胞,比较手术切除与射频消融对CD4+foxp3+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有无差异;另外三组在行手术切除和射频消融及对照观察的同时,在对侧再次接种Hepal—6肝癌细胞,观察对侧肿瘤生长情况,并在第19天处死小鼠,比较两组的成瘤情况、肿瘤体积、体内CD4+foxp3+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有无差异。
结果:
1.以C57BL/6J为实验小鼠,皮下接种Hepal—6细胞,成功建立皮下肝癌移植瘤模型,为进行肝癌射频消融免疫学的实验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动物模型,而且以4×106/只的浓度接种,其成瘤稳定,成功率高;
2.正常小鼠体内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占CD4+的比例为7.40%±1.47,荷瘤小鼠体内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比例为11.32%±1.89,较正常小鼠有明显升高(P值<0.01)。提示肿瘤的发生发展与体内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有关,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为肿瘤发生免疫逃逸提供了适宜的微环境。
3.手术切除肿瘤后第1、4、7、14天CD4+CD25+foxp3+/CD4+T细胞的比值为11.24%±2.03、14.92%%±2.87、13.16%±2.06、9.06%±1.96,而射频消融术后第1、4、7、14天CD4+CD25+foxp3+/CD4+T细胞的比值为8.30%±1.44、10.36%±1.86、9.98%±2.55、6.90%±2.70。可见,手术切除术后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较射频消融有明显上升。
4.手术切除和射频消融术后对侧肿瘤生长在一段时间内明显差异,并且肿瘤生长的差异与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存在一定的相关性r=0.757,P值=0.003。
结论:
肝癌荷瘤小鼠模型的建立以4×106/只的细胞浓度接种为最佳,成瘤稳定;荷瘤小鼠体内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明显升高,肿瘤的发生发展与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有关,肿瘤细胞在改变机体免疫环境的同时,机体免疫系统也为肿瘤进展提供了条件。射频消融是一种有效、微创的治疗手段,根治性射频消融不但可以有效消灭肿瘤组织,而且改变了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应答体系,术后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稳定甚至降低,提高了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反应。而手术切除术后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则明显升高,促进了肿瘤生长。射频消融对CD4+foxp3+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进一步揭示了射频消融改变机体免疫环境的内在机制,为以后射频消融联合免疫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