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系统功能语言学已经证明是一种理论框架较严密,实用性,可操作性很强的语言研究理论。评价理论是马丁对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中人际意义功能的新发展,通过分析文本或话语中的词汇资源来评价语言使用者对事态的观点、立场和态度,属于阐释性研究。评价理论又进一步分为三个子系统,即态度(Attitude)、介入(Engagement)和级差(Graduation),而态度子系统是该理论的主体。文学作者敏锐的洞察力和语言资源的恰当选择使得他们能够将现实生动、传神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而一位真正伟大的作家更能从多层面、深层次对其作品进行展示。美国作家弗朗西斯·斯科特·菲茨杰拉德所著的《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部以20世纪20年代的纽约长岛为故事背景的小说,被认为是美国“爵士时代”的真实写照。这部作品再现了20年代美国的社会现状,经济日渐繁荣,年轻人的道德却日渐缺失。这部小说不论是从思想深度还是艺术表现力上,都堪称是一部不朽的力作,并奠定了他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迄今为止,已经有许多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这部经典小说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然而很少有研究者基于评价理论框架下的态度资源探究盖茨比对黛西的态度变化。因此,本研究将以《了不起的盖茨比》为语料分析素材,以评价理论中的态度子系统为理论框架,从语言学的角度对菲茨杰拉德的这部代表作品进行分析与研究。本文以《了不起的盖茨比》为研究对象,摘取小说中典型的可以反映盖茨比对黛西态度的段落为语料。通过对语料中态度性评价资源的分析,旨在探索盖茨比对黛西的态度变化,揭示其美国梦的破碎过程,进一步证明评价理论为小说的人际意义研究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框架。通过分析和研究发现:情感、判断和鉴赏性词汇的相互作用可以丰富人的情感、揭示人的心理特征,在塑造人的性格特点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评价性词汇的运用分布可以反映说话人对事物的态度及其变化;本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评价理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对分析文学作品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