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直辖以来植被建设成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 :重庆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B_1209WT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家对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视,重庆直辖、三峡工程建设以及西部大开发等给重庆市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必然会给自然环境带来沉重的压力,如何维护好生态安全已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植被的恢复与建设是其中的重点环节。本文利用MODIS-NDVI遥感数据、气象数据、地形数据以及相关经济数据,基于ArcGIS软件平台,运用最大合成值法、均值法、S-G滤波法、克里金插值法、趋势线分析法和相关分析法等方法,对重庆市植被建设成效进行探讨,并分别从自然因子和人为因子两方面分析重庆市植被建设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重庆市植被建设的对策。本文主要的研究结论如下:  (1)从时间变化上来看,NDVI在年内变化上具有明显的周期性;而年际变化上,年均NDVI整体上呈缓慢上升的趋势,增长幅度为0.023/10a,四个季节的季均NDVI变化趋势与年均NDVI变化趋势一致,都呈上升趋势,说明重庆市的植被覆盖状况有所改善,植被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从空间上来看,渝东北和渝东南是植被覆盖增长比较明显的地区;而长江沿岸、渝西地区以及城镇的拓展区域,植被覆盖有所下降,尤其是主城九区植被覆盖退化比较严重。  (2)气候因子对重庆市植被建设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植被自然恢复为主的地区,在植被生长的生态幅范围内,降水量的增加和温度的升高都有利于重庆植被的建设。  (3)地形因素中,在低海拔、低坡度区域内,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对植被建设既存在抑制,同时绿化建设对植被覆盖又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海拔500-1500米、坡度5-35度的地区,受人为作用的影响相对较小,自然环境适宜,有利于植被建设;而海拔在1500米以上、坡度大于35度的地区,自然条件对植被建设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植被覆盖变化幅度较小。坡向对重庆市植被建设的影响不大。  (4)通过分析人类活动和植被建设的关系,其结果表明:GDP总量低的地区更有利于植被的建设;而二、三产业的发展对局部地区的植被建设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人口和城镇化与植被建设之间都存在较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土地利用对植被建设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用地结构的变化上,林地面积的增加能够提高植被覆盖的程度,而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程度的提高能有利于推动植被的建设。相关植被建设政策的制定,合理的实施各项造林工程,对植被建设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5)重庆植被建设的对策主要有制定合理的分区规划、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优化树种搭配、扩大自然保护区建设以及加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维持其延续性。
其他文献
土地利用动态研究是全球 变化研究的核心,是涉及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新兴的研究项目.该文以系统论、持续发展论为指导,对呼伦贝尔盟土地利用时空变化进行了较深入、系统的研
该论文运用区域经济地理学的基本原理,在兼收环境科学、人口科学、建筑学、系统科学和哲学等不同学科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以世界城市化过程为研究背景,总结并提出了城市化的
该文以灰学理论的哲学思想和方法为指导,对当今现有的旅游资源评价理论做了总结和评析.指出了其理论的局限,在此基础上,重新确立了旅游资源评价理论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评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频繁、灾害造成损失研制的少数国家之一.其中洪涝、干焊、台风、风暴潮、地震、滑坡、泥石流、生物灾害及森林火灾等多种灾害发生频度高,分布范围广
春秋时期大哲学家老子认为,世上的一切,都符合一种宇宙自然规律,这种规律控制着整个宇宙的演化,任何违背这种规律的人和事物都会遭受相应的惩罚,这正是《道德经》中所谓的“
该文在总结国内外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研究及应用现状的基础上,从灾害系统的角度提出自然灾害风险具有模糊本质,提出用模糊风险评估方法估算自然灾害风险,并给出了自然灾害风险
该文以系统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区域相互依赖和优势互补理论等为指导,运用综合分析、联网检索、计算机数据和图象处理、野外调查等手段,以澜沧江--湄公河这一典型国际河流
该文对湖泊沉积重建古气候环境演化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探讨;通过对内蒙古岱海肖泊沉积的有机碳、有机碳同位素、介形类化石、碳酸盐含量、磁化率、孢粉等多环境指标分析,进行多
该文在黄、淮、运密切相关思想的指引下,系统性地分析了黄河南徙对江苏北部地区自然环境变迁进程的综合影响及其变迁背景,着重从历史地理学角度论述地貌发展变迁的过程,并注
“裸奔”这个词,出自一位成年人之口我们不会奇怪,但出自一个三岁小孩之口却让人匪夷所思。   成都某报 2000年 11月 19日一版《街头内衣秀 =裸奔 ?男孩一句童真话引起围观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