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为例,运用1992TM,2002ETM+,2006TM,2010年ALOS卫星四期遥感影像,通过最大似然分类方法,得出四个时期的土地利用/覆盖图。然后运用景观指标计算软件FRAGSTATS3.3(?)对各类型的景观指数进行了计算,对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进行分析,为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论文采取最大似然法对影像进行分类,成功地区分开了研究区内的几种土地利用类型,总体精度分别达到了95%、90%、92.5%、92.5%,Kappa系数分别为0.8540、0.8519、0.8964、0.8101。2、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水域、建设用地、耕地、潮间湿地、高滩地和林地。通过对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得出以下结论:①1992年到2002年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变化幅度较大的是高滩地以及潮间湿地,而水域、林地、建设用地和耕地的变化不大。主要表现在潮间湿地面积减少了14%,高滩地面积增加了11%,耕地面积增加了5%。这就反映了在1992~2002年段,大部分潮间湿地被转化成农业用地和高滩地,可以推断,潮间湿地的转化主要是人工开发所致。②2006年研究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在2002年的基础上变化不大,耕地占有率增加了1%,林地面积增加了4%,林地面积的增加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盐城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改善了盐城沿海地区的气候及其居住环境。高滩地面积减少了13%,水域面积增加了7%,潮间湿地面积变化不大,仅仅增加了1%,高滩地面积大量转换为水域和潮间湿地。在此期间保护区内及周边区域人类经济活动加剧,使保护区的滩涂分布格局发生较大变化。③2006年到2010年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变化幅度不大,除了潮间湿地减少了14%,高滩地增加了3%,建设用地增加了10%,其他的变化不大。潮间湿地大量转换为高滩地和建设用地。在此期间保护区内大丰港、射阳港以及风力发电厂等建设设施的完工及开放,对保护区影响很大。3、1992~2010年间,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基本上还保持以水域和潮间湿地为基质的景观特征,18年来景观斑块总数目增加,但各类景观斑块数目、面积和比例发生不同的变化。从四个时期研究区域的景观格局指数来看,单个斑块面积增加,斑块的复杂性增加,整个景观2010年的斑块类型比1992年分散,四个时期保护区斑块密度略有增加表明保护区18年来景观破碎度仍在继续。保护区近20年来研究区斑块数目增加很多,说明研究区整个景观类型的异质性在增强。斑块密度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态势,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剧,受人类干扰明显,在人类的影响下,景观类型趋于简单规则化,之后又变得复杂,景观结构变化波动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