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恋母情结”是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弗洛伊德的理论被称作为20世纪最具有影响力的理论,不仅影响了心理学与临床医学领域,更是在文学领域引起一阵波澜。中国在1915年《新文化运动》以后广泛接受了西方先进文化与科学,中国的一大批学者和文人便把西方文化科学成果引进到了中国,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也是在这个时期进入到了中国。曹禺作为我国20世纪30年代话剧艺术界的一颗璀璨的明星,他的作品在话剧艺术史乃至整个中国现代文学是有着不朽的地位,特别是处女作《雷雨》一直是文学界评论的话题。并且这部剧里“恋母情结”让众多学者议论纷纷。其中主人公“周萍”被誉为典型的“恋母情结”型人物。戴维·劳伦斯是20世纪最富有创造力的作家之一,他的自传体小说《儿子与情人》被称作劳伦斯最成功的作品之一,作品突破了当时西方文学的种种道德与宗教枷锁,以大胆、真实的风格描写主人公的成长历程,且用细腻、丰富的语气描写了母子的爱恨交织与缠绵。李惠善是中国朝鲜族文坛中起着中坚作用的作家,她的代表作《红蝴蝶》里的主人公也是因为内心深处无意识的“恋母情结”所困扰,其爱情经历更是不尽坎坷。她用崭新的视角探索心灵深处最为真实的内心世界,更是结合了中国朝鲜族的地理性、民族性等创新因素。三部作品虽然是三个不同国家或者不同民族的作品,但是主题上有着相似性。都是以饱受“恋母情结”心理煎熬的主人公为中心,以主人的内心缺陷导致的不完整的爱情经历为主线创作的。三部作品虽然各有各的鲜明之处,但是人物关系和人物之间的矛盾结构上面有着相似性。本论文主要以人物关系和矛盾发生结构为比较对象,阐明三部作品的人物特点和结构,另外证明李惠善与劳伦斯作品的相似性现象并非偶然,且不能草率断定《红蝴蝶》是作家纯粹的模仿的作品,而是接受利用有利于自身创作作品的需要,在接受影响的基础上进行了独特个性的创作,对中国朝鲜族文学的发展和创作提供了先例。本论文共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概括了以往对三部作品的“恋母情结”方面进行的研究状况,阐述论文的意义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从创作背景和创作思想的层面上分析了三部作品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思想立足点;第三部分再详细分析并比较分析了三部作品的人物关系和矛盾结构并导出结论;第四部分为总结论,总结了三部作品的异同点并概括三部作品对人类心灵深处的考察与对人性孜孜不倦的探讨和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