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比较应用顺势双反牵引复位器与牵引床治疗股骨干骨折的复位质量和治疗效果。方法:将我科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股骨干骨折患者153例纳入本研究。采集患者年龄、性别、骨折分型、合并症等信息。完善术前检查,分别应用顺势双反牵引复位器和牵引床复位骨折,采用股骨髓内钉固定。实验组应用顺势双反牵引复位器治疗。患者仰卧于手术床,常规消毒铺单。首先安装顺势双反牵引复位器,经股骨髁沿股骨髁旋转轴线或胫骨结节横向置入斯氏针,连接牵引弓;将复位器的牵引架骑跨于患侧小腿上,连接牵引弓。于髂前上棘处切开约3cm,逐层分离暴露髂前上棘及内外两侧皮质,使用电钻横向钻透髂前上棘内外侧皮质,植入横向螺钉将垂直连接装置固定于髂前上棘。选择合适长度的牵引螺杆,将垂直连接装置和复位架连接成为整体。确认复位器各部件正确连接后,在C型臂透视机监视下,旋转复位器的旋转手柄经牵引弓行股骨髁上骨牵引,近端由连接于髂前上棘的垂直连接装置对抗,行顺势双反牵引复位。在复位过程中,骨对骨直接牵引,牵引力量大,而且牵引力线与股骨轴线基本一致,同时沿股骨髁上股骨旋转轴线或胫骨结节牵引可以防止股骨因肌肉牵拉造成错位,并借助骨折周围的肌肉、韧带等将牵引力转化为挤压力和推顶力进一步复位骨折,因此,通过顺势双反牵引可以复位多数骨折的重叠移位、成角移位、侧方移位和旋转移位。在少数患者,牵引后可能残留侧方移位和旋转移位,通过侧翼上螺孔向股骨置入斯氏针辅助复位侧方移位,通过内外旋牵引弓纠正旋转畸形,或应用四肢长骨骨折快速复位器辅助复位骨折。C型臂透视骨折复位满意后,固定复位器各部件,维持复位,选用合适的顺行扩髓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ur nail,PFN)或股骨交锁髓内钉(Inter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s,IIN)固定骨折。对照组患者使用牵引床复位,入手术室后将患者患肢置于牵引床上,在C型臂透视机监视下调整牵引力线。如果复位不满意,例如存在骨折近端向前或向后移位,可通过在股骨干骨折端经小切口植入顶棒向下按压复位或者用Hoffman拉勾、骨膜剥离子行撬拨复位。复位满意后,选用合适的PFN或IMN固定骨折。采集手术时间、复位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失血量等数据。术后随访行影像学检查,末次随访根据HSS评分评估患侧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应用顺势双反牵引复位器与牵引床治疗股骨干骨折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69例,对照组8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ISS评分、骨折类型及合并伤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应用顺势双反牵引复位器闭合复位固定,对照组牵引床复位内固定。实验组手术时间是42min~105min[65.0(20.0)min],骨折复位时间为5min~13min[6.0(3.0)min],术中X线透视次数为10次~25次[17.0(5.0)次],术中出血80ml~300ml[130.0(60.0)ml]。对照组手术时间为49 min~107min[75.0(15.0)min],骨折复位时间为6 min~21min[9.0(5.0)min],术中X线透视次数为14次~35次[19.0(7.0)次],术中出血为90ml~350ml[200.0(118.0)ml]。均显著少于对照组(all P<0.05)。术后1个月实验组患侧股骨相对胫骨存在3.1(0.5)°旋转,显著小于对照组12.6(3.4)°的相对旋转(P<0.05)。术后两组骨折均愈合,末次随访实验组患侧膝关节HSS评分为88.1±4.4分,显著高于对照(P<0.05),对照组牵引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课题组使用顺势双反牵引复位器闭合复位治疗股骨干骨折,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与牵引床治疗相比,有利于骨折复位,恢复下肢力线,防止发生股骨旋转不良,缩短术中骨折复位时间和透视时间、减少医患双方X线暴露以及尽早开始术后功能锻炼等方面优势明显。应用顺势双反牵引复位器治疗股骨干骨折复位质量高,可微创固定,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案,为医生处理此类骨折提供了更加简便有效的手段,有效减少了牵引床相关并发症发生,另一方面也降低了术中并发症发生率,这是微创治疗长骨骨折的关键技术突破。临床操作简便,有利于基层医院开展,临床应用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