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注入对DLC膜基的改性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17次 | 上传用户:yongheng01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离子注入后可引起材料表面的化学成分乃至组织结构改变,进而改变其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能,且注入层与基体之间没有界面。因此,离子注入技术除用于半导体材料的掺杂外,还作为一种重要的材料表面改性手段,在科学技术和工业上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首先采用等离子注入沉积(PIII-D)技术制备类金刚石碳膜(Diamond Like Carbon Film-DLC),并在此基础上,在DLC膜制膜前先对其基底不锈钢进行钨离子注入预处理和DLC成膜后的钨离子注入后处理进行了研究,以提高膜基的结合强度及相关性能。对于改性前后体系的化学组成、微观结构以及力学性能的改善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对强化机制进行了相应的探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首先,采用PIII-D技术在316L不锈钢上直接制备DLC薄膜。碳离子注入到不锈钢基底中,离子浓度沿着注入方向呈高斯曲线分布,有利于DLC膜与不锈钢基底的结合,并对离子注入工艺参数如负偏压及C2H2/Ar气流量比率对DLC膜表面形貌、组织结构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了重点的研究。当负偏压为-20kV,FC2H2: FAr比率为20/5时,DLC薄膜的性能最佳。其次,在DLC薄膜制备前,先对其不锈钢基底进行W离子注入预处理的研究。利用W与C元素间较强的化学亲和力,预先在不锈钢基底表面获得渐变的WC过渡层,减少了DLC制备过程中表面游离碳的扩散。与未处理的样品相比,沉积碳更易在W离子注入后的基底表面找到适合的成核生长点,避免被重新蒸发。经过W离子注入预处理后的薄膜体系在划痕测试中体现了更好的抵抗能力,膜基结合强度大为提高。此外,W离子注入预处理参数的选择对薄膜的性能相当重要。在同样的DLC薄膜的制备条件下,过渡层中WC的含量关系到薄膜的厚度以及膜中的sp3、sp2键含量。经研究,采用较高的负偏压-20kV及较大的注入剂量5×1017 ions-cm-2对不锈钢基底进行预处理,明显地促进了DLC薄膜的生长,使得DLC薄膜拥有更高的sp3含量、平整的表面以及更好的膜基结合强度。最后,在硅(100)基底上制备DLC薄膜后,对DLC膜进行W离子注入的后处理研究。经此后处理,在近表面区域,膜中的钨含量峰值达到27at.%,并在DLC膜中形成了最大直径约5nm的碳化钨纳米晶粒。随着由表面向薄膜内部深入,碳化钨纳米晶粒的尺寸逐渐减小,而数量也逐渐减少,呈现出独有的渐变结构。该结构有利于表面应力向内部逐渐松弛及传递,提高膜基间的结合强度。从离子注入的特征与热力学角度分析纳米晶粒的形成机理。化学效应及损伤驱动的共同作用形成非晶碳膜中镶嵌着微晶的独特结构。该研究探索了制备含钨碳膜的新方法,同时获得了渐变的结构及优越的性能。
其他文献
介绍了经过技术改进的两台新液压摆式剪板机的工作实效,通过将剪刃倾角减到1.5°,两个主液压缸布置在工作台正上方一侧等改进措施,克服了标准液压摆式剪板机存在的剪切质量不
<正>有人说,电视是速朽的媒体,这一点对当下的电视综艺节目来说似乎有些言中。经历了2006年星光熠熠的全民选秀狂欢时代,到了今年,虽然《非常6+1》、《红楼梦中人》、《星光
目的:评估脑电图(EEG)谱熵对脑卒中昏迷患者存活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脑卒中昏迷并完善定量EEG监测患者,根据出院结局分为死亡组及存活组。采用Logistic回归对影响昏
<正>教育部2014年工作要点提出:"研究制订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启动实施国家和省级改革试点,引导一批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这意味着在
目的探讨中医推拿结合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实验组(n=30)和对照组(
<正>2010年11月13至14日,由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主办的全国"语境论与科学哲学"学术研讨会在山西省太原市晋祠宾馆召开。来自北京、上海、山东、福建、河南、山西等
质子交换膜(PEM)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的核心部件,不但要分隔燃料与氧化剂以避免直接接触,而且要承担传导质子的功能。其性能将直接影响PEMFC的输出性能、能量转化效率和使
通过对2007年全国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输变电设施、城市用户供电可靠性的可靠性指标的统计,对影响变压器、断路器、架空线路3类主要输变电设施可靠性的计划停运、非计划停运
脑出血的特点是发病急、变化快、致残率高、病死率高。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中西医结合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于脑出血的认识和治疗手段不断提高。传统中医与现代医学相结合
多金属氧酸盐。有机杂化材料作为—类新型复合材料在催化、导电、磁性、光致变色、非线性光学材料及生物制药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这类材料的开发和研制,不仅会不断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