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区域竞争力的影响研究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rboya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2011年《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的提出,成渝经济区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产业市场竞争力的目标愈发明确。推进产业集聚是产业升级与转型的重要手段,产业集聚通过漫长的发展,已由单一产业集聚向相关产业协同集聚的趋势发展。协同集聚能形成产业之间的良性互补。目前最为典型的协同集聚是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集聚。区域竞争力是否提高是判断产业集聚成功与否的标志之一。探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区域竞争力的影响,有助于了解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效应的作用结果,从而更好地制定区域产业发展政策,形成具有竞争力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产业集群。本文以成渝经济区为研究对象,在梳理产业协同集聚与区域竞争力相关领域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以交易费用理论、外部规模经济理论、工业区位理论、竞争优势理论作为本文的理论基础,结合实证分析,对成渝经济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区域竞争力及其子系统的影响展开研究。首先对成渝经济区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发展情况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发现2006-2017年期间,成渝经济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迅速,但发展不均衡,制造业基础薄弱,但上升空间较大。其次,结合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区域竞争力影响机制分析结果,提出研究假设,构建基于区位熵指标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度测度模型、基于熵权的TOPSIS区域竞争力评价模型、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区域竞争力的影响力模型。最后,在对成渝经济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水平以及区域竞争力进行评价的基础上,深入探究成渝经济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区域竞争力及其子系统的影响。此外,为了研究不同层次协同集聚度水平上协同集聚对区域竞争力的影响,还将成渝经济区16个城市以协同集聚度均值为界,划分为高协同集聚组与低协同集聚组进行对比研究。论文研究结果表明:(1)2006-2017年期间,成渝经济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制造业集聚水平以及两者的协同集聚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明显。且成渝经济区各城市间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水平差距在增大,呈两极分化趋势。(2)成渝经济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集聚对区域竞争力、经济实力子系统、生态环境子系统、区域创新子系统产生显著正面影响,与人民生活水平子系统之间存在倒U型非线性关系。在成渝经济区高协同集聚组城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集聚对生态环境子系统、区域创新子系统产生显著正面影响,与经济实力子系统、区域竞争力之间存在倒U型非线性关系。在成渝经济区低协同集聚组城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集聚与人民生活水平子系统之间存在倒U型非线性关系。(3)直接利用外资水平通过对区域经济实力子系统、生态环境子系统、区域创新子系统产生显著促进作用,对基础设施建设子系统产生显著抑制作用,从而对区域竞争力产生综合正面影响。产业结构、人均资本存量对区域竞争力及其各子系统均有显著促进作用。在成渝经济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高协同集聚组城市,直接利用外资水平、人均资本存量、第三产业占比的提高对区域竞争力的影响较全区域更大。而在低协同集聚组城市,产业结构、人均资本存量对区域竞争力产生的正面影响较全区域更小。根据论文的研究结果,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对产业集群进行科学规划,找准定位,完善产业链,引导生产性服务业融入产业集群,促使区域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水平提高。(2)加强跨区域的产业交流合作,整合多个城市的优势,促进整个区域的共同发展。(3)依托本地优势合理引进外资,积极调整产业结构。
其他文献
铜锌锡硫硒(CZTSSe)太阳能电池由于其低成本,合适的禁带宽度以及高的光吸收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1】然而,与铜铟镓硒(CIGS)薄膜太阳能相比,CZTSSe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开路电压(VO
加入公务员队伍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参加公务员考试。众所周知,国家机关的执行能力和办事效率及公务员队伍的修养与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有着紧密联系。科学合理有效的公务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