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蜀山古南街位于宜兴市丁蜀镇,是宜兴市首批公布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街区建筑以民居为主,始建于明末清初时期,距今已经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承载着蜀山地区真实的生活场景传奇,从一个侧面记录了宜兴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历史。对于当地的民居建筑来说,其中所含的一种常见而又普通的空间形式——模糊空间,在当地得到了大量而且广泛的使用,它通常使用一些“低技”的手法来达到舒适生活的目的,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通过对于模糊空间的研究,不仅可以展示地区丰富的建筑空间形态,而且有利于揭示空间蕴含的丰富情感和心理感受、以及模糊空间的构建及应用思想,这些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文章从蜀山古南街现存的一百多栋民居着手,结合其所处的环境,以聚落中的“街——庭——堂”模糊空间序列为研究对象,以单体建筑为基本单位,扩展至其与社会、自然相融合的环境,从宅院到组群再到聚落整体,逐步深入研究各自模糊空间的特点。在实地测绘、访谈调研的基础上,记录当地模糊空间的发展形态:关于模糊空间的形式、组合、功能性以及类型,解读模糊空间形式发展的地域特征;发掘当地模糊空间的情态内涵:即模糊空间蕴含的“理”性、情感、心境和亲和力,揭示了当地模糊空间的性格特征;分析模糊空间的构建因素:对自然资源条件、社会条件、文化条件不断适应的结果,推断当地模糊空间的成因;归纳模糊空间的营建思想:道法自然、整体思维、综合功利以及家国同构思想,总结当地模糊空间的构建理念;最后依据这些成果结合模糊空间的当代发展,对于“街庭堂”的形式及内涵借鉴提出了相应的设计手法,做到学以致用,丰富我们当代建筑设计的“地域性”概念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