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衣甘蓝杂交育种前期研究及其它芸薹属观赏品系的培育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ang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花卉产业长期存在“重引轻育”的现象,对引进后的种类及品种如何有计划的选育或进一步进行遗传改良的工作做得极少,现在秋冬观赏栽培的羽衣甘蓝其所用的种子就是国外引进的杂种一代,国内无法制种,必须依赖进口。本研究通过对引进后的羽衣甘蓝杂种进行自交分离自交系或自交不亲和系;将优良的自交系转育成雄性不育系,为选育羽衣甘蓝杂交种创建基础材料;对甘蓝型油菜进行辐射诱变,筛选矮杆可观赏品系,以便用于大面积生产。主要结果如下:引进的羽衣甘蓝商品杂交种经过3—4代的剥蕾自交定向选择,已得到40个左右的自交不亲和系。许多重要的观赏性状得到一定程度的纯合,但还未完全稳定,为以后配制羽衣甘蓝杂种打下基础。用食盐水溶液(NaCl)克服羽衣甘蓝自交不亲和性的研究表明,3%-6%的食盐水在花期处理与人工剥蕾辅助授粉的效果相当或更好,花期喷洒食盐水溶液完全可以代替人工剥蕾在选育和繁殖羽衣甘蓝自交不亲和系中应用。羽衣甘蓝小孢子培养实验发现在诱导和分化培养基NLN添加16%的蔗糖浓度可以大大促进胚的发生,而在诱导培养基中加入低浓度的秋水仙素不影响出胚率。先后对20个材料的小孢子培养中,在6个材料中共获得了404个胚,再生植株正在培养中。初步将甘蓝萝卜细胞质(ogu cms)不育系‘R3 cms 625’转育到了羽衣甘蓝大阪系列、名古屋系列分离的自交系中。对自交多代叶色稳定的红叶和绿叶芥菜叶色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红叶芥叶色由一对显性基因控制,红叶对绿叶为显性。在种间杂种(甘蓝x白菜)的F4代进行60Co辐射处理的M4中获得优良的矮杆油菜‘矮8500’株系,具有开花早(2月上旬)、花期长(45—50d)、植株矮(40—50cm)、分枝多(3—4分枝)、开花量大、花色鲜艳(亮黄色)的优点,可作为早春观花花卉而大面积种植。
其他文献
本研究以百子莲(Agapanthus praecox ssp. orientalis’Big Blue’)三年生盆栽苗为材料,通过多效唑和矮壮素以及混合处理矮化百子莲花葶,从中筛选出最佳处理方式,并研究花葶
水仙为石蒜科水仙属(Narcissus.L)多年生草本植物,作为世界著名球根花卉而广泛栽培。目前,关于水仙休眠与生长相关研究不多,关于酚酸类物质与水仙休眠解除的关系尚无报道。本文以
本文选择处于沙地植被恢复与重建过程中的3个羊柴密度不同的样地,从土壤理化性状入手,探讨在沙地植被恢复与重建过程中羊柴灌从密度对土壤理化形状的影响。得出结论如下:随着
本文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在苏北地区建立可推广的高效稳定的林粮复合经营模式为目标,对该地区现有桐粮、杨粮复合经营模式的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林粮间作对农作物的影响以及植物他感现象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主要结论如下: (1)林粮间作能较好地改善土壤物理和化学性质。土壤容重和PH 值都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磷含量总体上均表现为随着土层的增加而含量下降的
研究发现,H5N2高致病性禽流感能够在家禽中散发,给当地养殖业带来经济损失。自然状态下,H5N2高/低致病性禽流感不仅能感染野鸟,也能感染包括人类在内的哺乳动物。H5N2低致病
城市是人类聚集的环境,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加快,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了解城市景观结构特征对于把握城市发展概况、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创造良好聚居环境将起到重要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