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花卉产业长期存在“重引轻育”的现象,对引进后的种类及品种如何有计划的选育或进一步进行遗传改良的工作做得极少,现在秋冬观赏栽培的羽衣甘蓝其所用的种子就是国外引进的杂种一代,国内无法制种,必须依赖进口。本研究通过对引进后的羽衣甘蓝杂种进行自交分离自交系或自交不亲和系;将优良的自交系转育成雄性不育系,为选育羽衣甘蓝杂交种创建基础材料;对甘蓝型油菜进行辐射诱变,筛选矮杆可观赏品系,以便用于大面积生产。主要结果如下:引进的羽衣甘蓝商品杂交种经过3—4代的剥蕾自交定向选择,已得到40个左右的自交不亲和系。许多重要的观赏性状得到一定程度的纯合,但还未完全稳定,为以后配制羽衣甘蓝杂种打下基础。用食盐水溶液(NaCl)克服羽衣甘蓝自交不亲和性的研究表明,3%-6%的食盐水在花期处理与人工剥蕾辅助授粉的效果相当或更好,花期喷洒食盐水溶液完全可以代替人工剥蕾在选育和繁殖羽衣甘蓝自交不亲和系中应用。羽衣甘蓝小孢子培养实验发现在诱导和分化培养基NLN添加16%的蔗糖浓度可以大大促进胚的发生,而在诱导培养基中加入低浓度的秋水仙素不影响出胚率。先后对20个材料的小孢子培养中,在6个材料中共获得了404个胚,再生植株正在培养中。初步将甘蓝萝卜细胞质(ogu cms)不育系‘R3 cms 625’转育到了羽衣甘蓝大阪系列、名古屋系列分离的自交系中。对自交多代叶色稳定的红叶和绿叶芥菜叶色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红叶芥叶色由一对显性基因控制,红叶对绿叶为显性。在种间杂种(甘蓝x白菜)的F4代进行60Co辐射处理的M4中获得优良的矮杆油菜‘矮8500’株系,具有开花早(2月上旬)、花期长(45—50d)、植株矮(40—50cm)、分枝多(3—4分枝)、开花量大、花色鲜艳(亮黄色)的优点,可作为早春观花花卉而大面积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