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的矛盾愈发凸显,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象、气候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之一,使得以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率为特征的低碳经济发展方式成为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畜牧业作为重要的产业部门,在为人民提供生活所必须的肉、蛋、奶等营养物质的同时,也造成了环境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畜牧业温室气体减排的实现关乎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既符合中国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特定目标,也顺应了中国改变现有经济增长方式不合理的基本国情。因此,了解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状况并设计出行之有效的畜牧业碳减排路径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畜牧业系统即是碳源,但同时又具备碳汇的特征,它所产生的甲烷、二氧化氮等是最为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之一,但同时畜牧业所具有的草地又是一个巨大的碳汇系统。因此本文将重点从碳源与碳汇的角度,综合运用循环经济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低碳经济理论,低碳农业理论和脱钩理论等相关方面理论,在深入分析中国畜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畜牧业碳排放和碳汇进行测算,并对畜牧业碳排放效率进行了量化分析,进而分析畜牧业的增汇、减排潜力,在此基础上设计畜牧业碳减排和畜牧业增汇的路径,并从碳源和碳汇的角度提出实现低碳畜牧业保障措施。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首先,本文立足于畜牧业碳减排,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系统梳理了中国畜牧业发展的现状,主要对畜牧业发展状况、畜牧业废弃物排放状况和草地资源利用现状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性分析,掌握了畜牧业碳减排和碳汇的发展趋势,为下文碳排放和碳汇的测度奠定了基础。其次,对中国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效率进行测算,发现,东部地区11个省市(区)畜牧业温室气体减排效率值为0.600,中部8省市(区)的效率值为0.517,西部12个省市(区)的效率值为0.525,即中国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效率值排序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这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相一致。第三、对中国畜牧业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分析,发现经济发展是中国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的最主要因素,还将延续到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经济结构是中国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诱因;效率因素是中国畜牧业温室气体减排的最主要贡献者;长期来看,劳动力因素对中国畜牧业温室气体减排的贡献将逐渐增大。第四、从碳源角度运用灰色GM(1,1)模型,计算得到中国二氧化碳当量排废的灰色发展系数,由于采用的2014年的奶牛、非奶牛年末存栏量指标数据没有公布,故为保证所有测算结果之间的一致性,各畜禽的畜禽平均饲养量的数据只能测算到2012年,在此基础上对2013-2022年的排废量进行了预测,结合2001-2012年的实际年平均增长率,定性做出了高、中、低减排目标值,并求解了4个主要影响因素高、中、低发展值,继而运用灰色相对关联分析计算各个指标间的关联度,分析了不同情况下的减排策略。运用灰色GM(0,N)模型等方法从中国畜牧业东、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畜牧业产业结构、畜牧业能源消耗、碳税等角度对中国畜牧业碳排放的影响进行了简要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了畜牧业整体的碳减排思路和不同区域的碳减排具体路径,最终形成了中国畜牧业碳减排的有效路径。第五,从碳汇角度分析了畜牧业的增汇潜力以及碳汇交易的市场化条件和构建机制。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分别提出了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不同的草地增汇措施。通过分析碳汇市场化利用的基本条件来构建草原碳汇的市场化交易路径,并提出了草原碳汇交易路径的主要发展措施。最后,本文在相关问题及模型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畜牧业碳减排的保障措施。畜牧业既是“碳源”也是“碳汇”,因此本文从减少畜牧业碳排放和促进畜牧业碳汇的发展两个层面提出中国畜牧业低碳化发展的具体对策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