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近年来,女性不孕症发病率有增高趋势,其中排卵障碍是导致育龄妇女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占不孕症患者的25%-40%。目前,排卵障碍性不孕症在临床中尚没有统一的诊断标准,在治疗上主要以促排卵药和辅助生殖技术为主。但是由于治疗价格昂贵,技术尚未普及,并发症较多,辅助生殖技术的应用受到了限制。祖国医学很早就有关于不孕症的论述,但并未系统分化出排卵障碍性不孕症,可散见于“无子”、“绝嗣”、“闭经”、“月经不调”等篇章中。中医学认为不孕症的核心病因病机为肾虚,同时可兼见肝郁、痰湿、血瘀等,现代中医妇科提出了肾-天癸-冲任-胞宫轴的理论,在治疗上主张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提出并应用中药人工周期疗法,减少了单纯应用西药治疗的一些并发症与不良反应,取得了良好疗效。目的:本研究主要应用补肾疏肝调周疗法治疗肾虚肝郁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探讨补肾疏肝调周中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综合疗效,以及其对妊娠率和排卵率、月经情况的改善程度,并分析其对女性激素水平、优势卵泡和排卵期子宫内膜厚度的影响程度。方法:采用自身治疗前后对照法,纳入符合肾虚肝郁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患者30例,按月经周期序贯口服调经疏肝汤、奠基滋阴汤、促排卵汤和温肾助黄汤,连续服药6个月经周期,评价治疗后患者的综合疗效、妊娠率和排卵率,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积分、月经症状积分、月经周期、基础体温、女性激素水平、优势卵泡大小和排卵期子宫内膜厚度的改变情况。结果:30例肾虚肝郁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补肾疏肝调周疗法治疗后综合疗效分析:总有效率为90%,临床痊愈率为70%,临床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均为10%。治疗前中医临床症状积分为21.17±5.83,治疗后为6.20±6.18,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月经症状积分为9.37±2.09,治疗后为1.50±1.70,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月经周期为59.30±26.91天,治疗后为36.97±11.42天,治疗后月经周期明显缩短,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BBT恢复典型双相的有27例,占90%,不典型双相的有1例,占3.3%,仍保持单相的2例,占6.7%。治疗后月经周期第2天雌激素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排卵后第7天孕酮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月经周期第2天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催乳素和睾酮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但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排卵期子宫内膜厚度为0.57±0.14mm,治疗后为0.85±0.02mm,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优势卵泡直径为0.98±0.69mm,治疗后为1.88±0.41mm,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补肾疏肝调周疗法治疗肾虚肝郁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有一定的疗效;补肾疏肝调周中药可以有效提高月经周期第2天雌激素水平和排卵后第7天孕激素水平,可以明显增加排卵期子宫内膜厚度,促进优势卵泡生长和排出,提高排卵率和妊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