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全球变化及全球变化引起的各种效应越来越引人关注。本文以四川省盐亭县为例,研究在全球变化这一大背景之下,近46年来气候变化对川中丘陵区主要农作物生产潜力的影响。
本文依据盐亭县近46年来的气象观测资料,通过对太阳辐射、气温、降水等气象要素的统计,分析了该县近46年来气候变化的基本特征。并用“机制法”计算了水稻、玉米、小麦三种作物的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气候生产潜力和土地自然生产潜力,并将农作物生产潜力与气候要素的变化结合起来,分别探讨了气温变化对光温生产潜力的影响和降水变化对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近46年来,盐亭县气温呈振荡性下降趋势,降水量呈振荡性增加趋势。通过分析,气温的波动对水稻、玉米等大春作物光温生产潜力的影响明显大于对小麦等小春作物的影响。虽然近46年来盐亭县降水量呈振荡性增加趋势,但一年之中的降水仍主要集中在水稻、玉米生长的夏秋季节,因而,水稻、玉米生长期内降水一直比较充足,能够满足水稻、玉米等大春作物生长的需要,全年降水振荡性增加这一趋势对水稻、玉米两种作物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不大。由于盐亭县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小麦等小春作物生长的冬春两季内降水不足,虽然全年降水呈振荡性增加趋势,但冬春两季降水不足仍对小麦等小春作物的生产潜力有较强制约作用。
本文采用生产潜力指数,将盐亭县土地自然生产潜力与该地区作物的实际产量进行了比较,得知目前盐亭县农作物实际产量仍然受到气候波动的较大影响,气候条件的优劣仍然是粮食生产的重要制约因素。从以上分析可知,农作物生产潜力主要受光、温、水、土等因素影响,因此,要适应气候变化,提高作物产量,盐亭县今后可采取一系列措施,如防止低温对大春作物的危害,提高作物产量;水利与水保相结合,发展节水农业;挖掘土地利用潜力,改造坡耕地;调整施肥结构,发展有机农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