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应用E-Tracking技术评价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颈动脉弹性功能目的: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探讨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颈动脉管壁弹性功能。方法:选取3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37例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患者(高血压合并房颤组)及35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评价动脉血管管壁弹性。记录颈动脉管壁的弹性参数如下:硬度指数(β)、弹性系数(Eρ)、顺应性(AC)。同时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其内径(D)。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组及高血压合并房颤组的β、Eρ、IMT、D均增加,AC减低,与高血压组比较,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组的β、Eρ、IMT均增加,AC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IMT≤1.0mm且管径无增宽时,对照组、高血压组及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组的弹性参数β、Eρ、AC互相比较,结果同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年龄、体质量指数、低密度脂蛋白是影响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患者IMT的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者的颈动脉IMT增厚,弹性功能减低。年龄、体质量指数、低密度脂蛋白是影响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危险因素。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在颈动脉无明显形态学改变时,即能检测颈动脉弹性功能已减低,反应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变,是早期预测动脉粥样硬化的新指标。第二部分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患者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收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7例(高血压组)、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患者34例(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组)及健康志愿者36例(对照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内径(D)、峰值血流速度(Vmax),计算最大剪切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组及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组的IMT均增加,管径增宽,血流剪切率减低,与高血压组比较,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组的IMT增加,管径增宽,血流剪切率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IMT≤1.0mm且管径无增宽时,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组及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组的血流剪切率减低,与高血压组比较,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组的血流剪切率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心房颤患者的颈动脉血流剪切率减低。颈动脉血流剪切率改变发生在动脉管壁发生形态学改变之前,血流动力学改变能早期预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